宣室求言诏,虞廷献纳篇。
遇灾容有此,责己重无前。
国步风神壮,途谣雅颂传。
漏声朝百辟,蜡炬引经筵。

【注释】:

宣室求言诏:宣,是汉代皇宫的正殿,也是皇帝会见大臣的地方,故称“宣”。求言,即寻求臣下的意见。诏,皇帝的命令。

虞廷献纳篇:虞,是古代帝王巡行时所居之地,这里泛指朝廷。献纳,进献意见。篇,指文章或奏章。

遇灾容有此:遇到国家遭受灾害,还能有如此表现的人。此,指上句中的“国步风神壮”之“此”。

责己重无前:自己要求严格,没有超过自己的。重,同“尊”,尊重。

国步风神壮:国家的前途充满希望和活力。

途谣雅颂传:百姓口中的赞美和颂扬之声,代代相传。谣,民间歌谣。雅颂,古乐的两种形式,分别用在宗庙祭祀和朝会宴享等礼仪中,都是歌颂功德的。传,传播。

漏声朝百辟:漏声,古代计时的一种方法,以滴水计算时间。朝百辟,指百官上朝时。百辟,诸侯王及三公九卿等。

蜡炬引经筵:用蜡烛点燃的灯台(蜡),引,引导、照亮。经筵,皇帝讲学的场所。

【赏析】:

这首七律,写作者被召入宫为翰林学士的喜事以及作者的自谦之意。

开头两句写诗人被召入宫为翰林学士的喜事:“宣室求言诏,虞廷献纳篇。”宣室,汉高祖刘邦曾与群臣谈论治天下大计,置酒于武帐之中,后人称此为“宣室”,此处指皇帝召见臣子商讨大事。虞廷,即虞舜时代,这里指朝廷。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皇帝在宣室殿召见臣子商讨大事,并让臣子献上文告;臣子虽然遭到自然灾害,但还能有所作为。

接着两句写诗人遭逢国家大难而仍能有所贡献:“遇灾容有此,责己重无前。”“遇灾”,指国家遭遇自然灾害。“容有”,意思是“能够做到”。“责己”,指自我反省。“重”,意为“深”、“高”。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国家虽遭灾害,但诗人还能有所贡献;诗人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没有超过自己的人。

下面两句写诗人入宫为翰林学士的喜事:“国步风神壮,途谣雅颂传。”“国步”是指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风神”,指国家的风气和神采。“途谣”,指路上的歌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国家前途充满了希望和活力,百姓口中的赞美和颂扬之声,代代相传。

下面两句写作者对皇上的感谢之情:“漏声朝百辟,蜡炬引经筵。”“漏声”,古人以铜壶滴漏来计算时间。“朝百辟”,指百官上朝时。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漏壶里的水声响彻宫廷,百官们前来朝见皇上。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蜡烛点亮了讲学场所(经筵),向皇上传授经籍,皇上聆听着这些教诲。

最后一句写作者的谦虚之情:“漏声朝百辟,蜡炬引经筵。”这两句诗的意思和前面两句相同。

每联八句,共二十八句,语言精炼,内容紧凑,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