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元庸下,诗书况若仇。
满盈吾故惧,巽懦汝终忧。
及远期前步,终迷怪下流。
玉成在贫贱,莫漫贵家羞。
【注释】
“教周”:指教诲、教育。教周,即教诲。其二,是第二首诗。
“气质”:人的天性和性格。庸下,平庸低下。
“诗书:”指诗书典籍。况若仇,犹言如仇敌。比喻对诗书的厌恶。
“满盈:”指自得其乐,不思进取。吾故惧,我因此感到恐惧。
“巽懦”:懦弱胆小。汝终忧,你终究会感到忧虑。
“及远”:与“至远”同义。前步,前进的步伐。
“终迷”:最终迷失方向。怪下流,形容人的行为举止庸俗卑劣。
“玉成:”使完美、成功。贫贱,贫穷卑贱的人。
“莫漫”:轻率、随意。贵家羞,富贵之家会为此而羞耻。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有才能但因怯懦而未能实现抱负的人,在别人赞扬他诗才时,他却感到羞愧不安。全诗以自责和自愧的心理为线索,通过对比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第一句:“气质元庸下,诗书况若仇。” 开头就说自己气质平庸,学问不高;又像对敌人一样对待诗书。这两句是说,由于自己气质平庸,学问不高,所以看不起学问。
第二句:“满盈吾故惧,巽懦汝终忧。” 这里说自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己内心充满了骄傲自大的情绪,怕别人看低自己,所以心里总是惴惴不安。
第三句:“及远期前步,终迷怪下流。” 这两句是说,等到将来有了成就,自己会迷失于庸俗卑劣的境地。
第四句:“玉成在贫贱,莫漫贵家羞。” 最后两句是说,即使自己在贫贱的时候,也要保持自己的节操,不要因为富贵而感到羞耻。
这首诗反映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要追求功名富贵,另一方面又害怕被人看轻;一方面要学习知识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又害怕被人看低。这种心理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是相当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