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血泪移风俗,百岁功名岂为家。
话别芙蓉花外雨,梦随沧海日边槎。
知心不谓交深浅,处世谁论调正哇。
传语西台旧同辈,洞源犹未变桑麻。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三年血泪移风俗,百岁功名岂为家。
  • 注释:“三年”指的是包好问服丧三年的时间,“血泪”形容他悲伤至极的心情;“移风俗”指通过个人行为影响社会风气;“百岁功名”则指其一生的功业成就;“为家”意味着个人的名声和地位可能不如家庭重要。
  • 赏析: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包好问高尚情操和牺牲精神的敬佩,同时也暗示了名利并非终极追求。
  1. 话别芙蓉花外雨,梦随沧海日边槎。
  • 注释:“话别”是告别的意思,“芙蓉花外雨”形容别离时的景色;“沧海日边槎”用海中日出的传说来比喻远行或期待未来的情景。
  • 赏析: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在送别时的情感复杂,既有不舍也有对未来的希冀。
  1. 知心不谓交深浅,处世谁论调正哇。
  • 注释:“知心”表示彼此心灵相通;“不谓交深浅”意为不必过分关注交情的深浅;“处世”指处理世事;“调正哇”可能是某种特定的术语,表达对人的评价。
  • 赏析:诗人在这里强调真正的友情不在于表面的亲疏,而在于心灵的契合;同时质疑世俗的标准,认为评价一个人应当超越表面,注重实质。
  1. 传语西台旧同辈,洞源犹未变桑麻。
  • 注释:“传语”是告诉、传达的意思;“西台”可能是指古代的官员办公之地;“洞源”可能是指深奥的道理或源头;“桑麻”通常用来象征乡村或农业。
  •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友人未来的祝愿,希望他们能够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对事业的热情,如同未被世事改变的乡土。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包好问的深情厚谊。通过对“三年血泪移风俗”、“话别芙蓉花外雨”、“传语西台旧同辈”等诗句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真挚友情、深刻理解和超越世俗标准的重视。整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