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踪迹混沈冥,偶话乡尘亦细听。
龟伏药畦机已晤,鹤惊松露梦初醒。
呼童拾栗供茶果,索我题诗记竹亭。
解道宦情随处好,古今浓淡付空青。

【注释】

1.建宁西观:指在建阳县(今属福建)的西郊所修的道观。

2.碧虚道人:作者的朋友,道士名不详。

3.沈冥:深藏,不露形迹。

4.龟伏药畦:龟藏于药草之间;药畦:种药的畦田。

5.机已晤:即“机缘相遇”。

6.鹤惊松露梦初醒:形容清晨醒来时听到松林里鹤的叫声。

7.呼童拾栗供茶果:让童仆去捡栗子和准备茶果等供品。

8.竹亭:用竹子建成的亭子。

9.解道宦情随处好:懂得官场人情世故,处处都好。

10.空青:道家炼丹所用之草,这里泛指道教。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在友人碧虚道人的道观中赠诗,表现了与朋友相聚的喜悦之情。

首句“垂帘踪迹混沈冥”,点题。建宁西观,地处深山之中,环境清幽。诗人游观至此,不禁想起当年自己也曾在此隐居,因而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好像与尘俗隔绝了一般。次句“偶话乡尘亦细听”,写两人相逢时的欣喜。“乡尘”即故乡的尘埃,诗人久居山林,对故乡已生疏,现在能听到乡里的说话,觉得分外亲切,所以“细听”起来。这两句从时间、地点着笔,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愉快。

三句“龟伏药畦机已晤,鹤惊松露梦初醒”,写两人相见时的情景。“龟伏”是说乌龟藏在地下,“药畦”是种药的地方,这里借以说明碧虚道人修炼道术的情况。“机”通“际”,机会或缘分。“晤”,见面。“鹤惊”二句化用了李白《古风》“梦入胡宫学琵琶”句意。“松露”是松树的露水,这里比喻清晨的露珠,“梦初醒”即指晨起。这两句写他们见面时,碧虚道人正在修炼,而诗人则被他的修炼情景感动,从睡梦中惊醒,听到他谈论养性养生之道。

四句“呼童拾栗供茶果,索我题诗记竹亭”,写两人相聚欢饮时的情景。“竹亭”为道观中的亭台。“索”,要。这一句写碧虚道人请诗人题诗留念。“供茶果”指供应水果茶食之类。碧虚道人请诗人来道观作客,招待殷勤周到,诗人也很高兴,就写了这首诗作为纪念。

五至八句“解道宦情随处好,古今浓淡付空青”,写诗人送别碧虚道人和临行赠言的内容。“解道宦情随处好”,意思是懂得官场人情世故,随处都是好的。“古今浓淡付空青”,意谓不论古今世事如何变幻莫测,都如青翠欲滴的竹色那样永远青绿不凋。这是诗人赠别碧虚道人的赠言。诗人劝碧虚道人不要为官事所累,只要潜心修炼,保持心境宁静,就能超脱名利地位之纷扰,达到高远的精神境界。

全诗结构紧密,一气呵成。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情赠言。叙事中有抒情,抒情有哲理,使读者感到清新脱俗而又意味隽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