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梧絓朗月,密竹深寒烟。
虚堂敞清夜,桂酌开华筵。
论心机暂忘,念别情已悬。
值此群动息,始知诗境玄。
行当泛苍波,去矣阻山川。
落叶拥戍垒,飞霜清海天。
鸿燕有时还,倾盖知何年。
愿持松柏操,永与金石坚。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情感以及手法。然后逐句分析,抓住关键字词和句子进行解读,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对答案进行整合概括,注意要符合题干要求。
“高梧絓朗月,密竹深寒烟。虚堂敞清夜,桂酌开华筵。”首联开门见山,点明地点是“高梧”的“邑庠”,时间是“秋夜”,人物是诗人自己。“高梧”指梧桐树,“朗月”指明亮的月亮,这里指秋夜月光皎洁;“密竹”指竹子,“寒烟”指冷雾,这里指浓密的竹林中飘荡着淡淡的雾气。“虚堂敞清夜,桂酌开华筵。”“虚堂”指空旷的堂房,“桂酌”是名贵的酒器,这里指用美酒开宴席。
颔联“论心机暂忘,念别情已悬。值此群动息,始知诗境玄。”写诗人与朋友相聚饮酒,谈心说笑,暂时忘却了离别的伤感。“群动”即众物,指各种活动。“值此”,正值此时。“始知”,才知道。“诗境玄”指诗歌的境界深远。这两句写诗人与友人欢饮作乐,暂时忘掉了离别之苦,觉得此时此刻才真正领略到诗歌的奥妙无穷,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喜悦之情。
颈联“落叶拥戍垒,飞霜清海天。鸿燕有时还,倾盖知何年。”诗人看到落叶堆积在军营的垒土上,飞霜弥漫在海天之间,偶尔有鸿雁燕子归来,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这几句描写了一幅萧瑟凄清的边塞图景,渲染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尾联“鸿燕有时还,倾盖知何年。”诗人看到鸿雁燕子有时候能回来,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一面。这两句以鸿燕自喻,表达了对友人远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尾联运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鸿雁和燕子都赋予人的情怀,表达出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答案】
译文:高大的梧桐树高挂在皎洁的月光下,茂密的竹子深处弥漫着寒气的烟雾。空旷的堂房敞开着清幽的夜晚,美酒佳肴摆在华美的筵席上。我们谈心说笑,暂时忘却了离别的伤感。正值此时,我们才发现诗歌的境界是多么深邃。我们像鸿雁一样偶尔能回到故乡,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一面。
赏析:
《夜酌》是一首赠友之作,通过描绘秋天夜晚饮酒作乐的情景,来表达作者对友情的珍惜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高高的梧桐树、茂密的竹子、清幽的夜空、美酒佳肴、落叶、飞霜、鸿雁燕子等等,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优美的意境和氛围。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直接点明了地点是“高梧”的“邑庠”,时间是“秋夜”,人物是诗人自己。“高梧”指梧桐树,“朗月”指明亮的月亮,这里指秋夜月光皎洁;“密竹”指竹子,“寒烟”指冷雾,这里指浓密的竹林中飘荡着淡淡的雾气。“虚堂敞清夜,桂酌开华筵。”空阔堂房敞开着清幽之夜,美酒佳肴摆满了华丽的筵席。这是第一段,诗人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出发,写出了与友人欢聚一堂的欢乐场面。
中间八句,写诗人与朋友相聚饮酒,谈心说笑,暂时忘却了离别的伤感。“论心机暂忘,念别情已悬。值此群动息,始知诗境玄。”“论心机”即倾诉心事,“念别情”指怀念友人。在这短暂的聚会之中,诗人与友人谈心说笑,暂时忘却了离别的伤感,心情愉悦而舒畅。“值此群动息”,此时一切事物都静止不动。“始知诗境玄”,才知道诗歌的境界深远。这两句写诗人与友人欢饮作乐,暂时忘掉了离别之苦,觉得此时此刻才真正领略到诗歌的奥妙无穷,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喜悦之情。
最后六句,写诗人看到落叶堆积在军营的垒土上,飞霜弥漫在海天之间,偶尔有鸿雁燕子归来,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这几句描写了一幅萧瑟凄清的边塞图景,渲染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末联“鸿燕有时还,倾盖知何年。”鸿雁偶尔能回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一面。这两句以鸿雁自喻,表达了对友人远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尾联运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鸿雁和燕子都赋予人的情怀,表达出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