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停桂棹骑停辕,落日江头酒一樽。
谁道剑溪非远别,碧波青草总销魂。

【注释与赏析】

将之镡城留别冶城诸彦(其一)

舟停桂棹骑停辕,落日江头酒一樽。

谁道剑溪非远别,碧波青草总销魂。

译文:舟停桂花的棹,骑停在营门的辕下,在落日江边举杯饮酒。谁说剑溪不是远别,那碧绿的江水和青青的草地让人销魂。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将去镡城时写给冶城诸友的赠别诗。开头两句写诗人到镡城后,停船于桂棹,驻马于辕下;然后点明时间,是在夕阳西下的江头。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但细细咀嚼,却别有意味。诗人来到新的环境,乍见故人,自然要停棹、驻马,以示敬意与问候,这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诗人在这里用了“停”和“骑”两个动词,这就使整个画面生动起来。一个“停”,一个“骑”,把诗人初见故人时的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诗人又描绘了一幅江天晚景图。江边的景色,是那样的宁静,那么的优美:落日余辉映照着江水,江水在落日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澈;江水泛着微光,两岸绿树成荫;远处山峦叠嶂,若隐若现;近处江水碧绿,岸边青草如茵。这幅美丽的画卷,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谁道剑溪非远别”一句中的“剑溪”二字,既写出了江水的清澈,也暗指作者将要离开的地方。而“非”则否定了前面的说法,表明诗人对这次离别的态度是坚决的,毫不惋惜的。这一句中还含有另一层意思:剑溪虽美,但毕竟是远离故乡的异乡之地,所以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碧波青草共消魂”,既是实写所见景物,也是虚写所感心情。这里的“消魂”二字,用得很恰当。因为“销魂”一词本指神魂飘荡,这里用来比喻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为之醉意难抑。碧波、青草都是美好的东西,它们共同构成一副动人的画面:碧水荡漾,草木葱茏,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而在这景象中,诗人的心情却是难以平复,似乎被深深地打动了。因此,可以说,“共消魂”既写出了碧波、青草的美好,也写出了诗人因之而产生的感情波澜。

此诗是送别之作,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读来亲切可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