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风动亭树,惊乌啼故林。
之子在远道,永怀寸草心。
音容若著存,悲怆孰能任。
仰观昊天高,俯视沧海深。
曷以报罔极,涕泪在衣襟。
【题解】
这首诗是作者为爱妾悼念而作的悼亡诗。此诗先写景,以凄风动亭树、惊乌啼故林起兴,点出“爱妾”已远去;次写人,以“之子在远道”、“悲怆孰能任”抒发哀思,表现了对爱妾的深情怀念,以及自己内心的悲怆与惆怅。最后写情志,以仰观昊天高、俯视沧海深来表达自己对爱妾的思念之情,并以“曷以报罔极,涕泪在衣襟”来表达自己对爱妾的无限怀念和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决心。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风格沉郁。
【注释】
①爱悫轩:指爱妾所居之处。
②凄风:寒风。
③惊乌啼:惊动乌鸦,使它们也发出啼声。
④子:指作者的爱妾。
⑤永怀:永远地怀念。
⑥音容若著存:音容尚且记得。著存:犹存在。
⑦悲怆:悲伤悲痛。
⑧仰观昊(hào)天高:抬头仰望苍天之高远。昊天,指苍天,泛指天空。
⑨俯视沧海深:低头俯瞰大海之深沉。沧海,指大海。
⑩曷:何时。罔(wǎng)极:无极,无边无际。这里指天地。
【译文】
寒风中吹动了爱妾所住轩室外的树木,使乌鸦惊飞,发出了阵阵鸣叫,这是她离别时的情景。我的儿子在遥远的道路之上,我永远怀着一颗对儿子的爱心。他的声音和容貌仿佛还留在我的身边,使我悲痛万分。我抬头仰望苍天之高远,低头俯瞰大海之深邃。如何才能报答这天地间至为恩重的父母啊!我的眼泪已经洒满了衣襟。
【赏析】
此篇乃悼亡之作,诗人通过描绘凄风、惊乌、爱妾离去等景象,表达了对亡妻深切的怀念之情。诗的开头,就以凄凉的秋风起笔,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接着,诗人用惊鸟的啼叫和树叶的摇曳,写出秋风吹拂下的落叶纷纷,一片萧瑟的景象,烘托出亡妻离去后家中无人的孤寂之感。
诗人把视角转向远方,描写自己思念妻子的心绪。他想象着妻子在遥远的路途上,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牵挂和忧愁。这种思念之情,既是一种自然流露的情感,也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内心世界。
诗人又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进一步抒发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他想象着妻子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她的面容依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但这一切似乎都已经成为过去。他的心中充满了悲伤和痛苦,因为再也听不到妻子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妻子的面容了。
诗人以仰望苍天和低头凝视大海的画面结束全篇,表达了他对亡妻无限的怀念之情。他想象着自己站在高山之巅,俯视着整个宇宙,希望能够找到妻子的痕迹。同时,他又想象着自己站在海边,静静地凝视着大海,希望能够找到妻子的身影。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感情真挚深沉,表达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和无奈。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深深眷恋之情,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家庭伦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