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康成学,群贤惜异时。
典章秦火尽,礼乐汉书疑。
聚讼吾何敢,承家子莫辞。
从来参笔削,万一补民彝。

注释:

  • 千载康成学,群贤惜异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千年后学习了《尚书》的人中,有贤能的学者惋惜自己不能在那个时候出现。这里的“康成”指的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郑玄,他曾经深入研究《尚书》。
  • 典章秦火尽,礼乐汉书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秦朝灭亡的时候,人们焚烧了所有的书籍,导致经典和制度都丢失了;汉代的《汉书》也因为战乱而残缺不全。这里的“典章”指的是古代的各种制度和规定,“秦火”则是指秦始皇焚书的事件。
  • 聚讼吾何敢,承家子莫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这些争议,我不敢轻易下结论;作为家中的孩子,我也不应该推脱责任。这里的“聚讼”指的是争论不休的情况,“承家子”则是指家族中的后代。
  • 从来参笔削,万一补民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都有人参与书写和修订工作,只要有机会,就有可能为百姓制定出公正合理的规章制度。这里的“笔削”指的是修改、修订的意思,“民彝”则是指民众的规范和道德准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祝愿。全诗以“承宜隐友兄同还精舍赋短律五首为别”为引子,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现实情况的分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朋友前途的祝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愿意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百姓制定出公正合理的规章制度的决心和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