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未解潞河冰,暂向城南一驻旌。
云漏尚惊高阙报,风埃聊对野塘清。
不将门帖通台省,漫有诗篇记姓名。
时枉诸公遥问讯,天涯谁道近春明。
注释:
十一月二十六日,我拜见南刑部;二月十七日,我向皇帝辞别,寓居曹氏园亭。
霜冻的天还未解去潞河的冰,暂且在城南停驻旌旗。
云气漏泄,尚能惊觉宫阙中的报时器,微风吹动尘土,聊以面对郊外的清水清塘。
我不将门帖通达台省,漫有诗篇记录姓名。
时常枉驾诸公遥问讯,天涯何处才是近春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退居江宁后所作,表达了他在官场上的失意和对家乡的思念。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首联“霜天未解潞河冰,暂向城南一驻旌。”写于十月至十一月间,此时正值霜降季节,潞河上结了厚厚的冰。诗人暂在城南停下旌旗以示停留休止的意思。这两句既交代了时间、地点,又写出了诗人的心情——暂作停留之意。
颔联“云漏尚惊高阙报,风埃聊对野塘清。”写诗人在城南停留期间的所见所感。云漏犹言漏刻,古代计时工具之一。高阙为汉代宫殿名,此处借指皇宫。云漏尚惊高阙报,即说天刚黎明,宫中就传来了报时的钟声。风埃聊对野塘清,意思是说,微风吹拂着尘世,面对着野外的池塘也感到清凉宁静。这两句通过对比,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颈联“不将门帖通台省,漫有诗篇记姓名。”这两句是诗人的自我解嘲。他并没有向朝廷投递自己的门帖,只是写下一些诗篇来记录自己的姓名。这是对前面两句的回应,表明自己并未真正进入仕途,也没有被朝廷录用。
尾联“时枉诸公遥问讯,天涯谁道近春明。”诗人在这里表达出对朋友之间的情谊。虽然身处异地,但依然关心着朋友们的生活状况。最后一句则是一种自嘲,说自己如同远游的人一般,不知道春天何时到来。这两句既抒发了诗人的孤寂之情,又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歌既有深沉的情感又有哲理意味,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