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大通港,迢迢数驿程。
江流山欲动,潮长月初生。
乱碛飞鸿影,虚檐警柝声。
此时双阙下,儿女话灯明。
宿大通港
夜泊大通港,迢迢数驿程。
江流山欲动,潮长月初生。
乱碛飞鸿影,虚檐警柝声。
此时双阙下,儿女话灯明。
【注释】
- 宿大通港:在今河南省信阳市境内,是古代通往南方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夜晚经过此地时的情景。
- 迢迢数驿程:形容距离遥远,路程漫长。驿程,指驿站之间的距离。
- 江流山欲动:形容江水流动的声音与山石的震动相互呼应,给人一种仿佛山石在移动的感觉。
- 潮长月初生:潮水上涨到了月亮出现的时候。潮长,指潮水涨得非常厉害的样子。月生,指月亮从东方升起。
- 乱碛飞鸿影:形容大漠中飞鸿的影子在混乱的沙地上显得格外清晰。碛,指沙漠。
- 虚檐警柝声:指夜晚听到屋檐上的更夫敲打梆子的声音。虚檐,指没有实际居住人的屋檐。
- 双阙下:指皇宫门前,即皇帝居住的地方。双阙,指两座高大的建筑物,通常用于皇宫或庙宇。
- 儿女话灯明:形容夜晚灯火通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论着什么。儿女,指年轻人。灯明,指灯火明亮,照亮了整个房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经过大通港时的情景。首句“夜泊大通港”点明了时间、地点和背景;次句“迢迢数驿程”表达了路途的遥远和艰辛;接下来“江流山欲动”展现了江水流动和山石震动相互映衬的景象,增添了一份动态美;“潮长月初生”则描绘了潮水上涨到月亮出现时的壮观场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然后“乱碛飞鸿影”用飞鸿的身影比喻大漠中的沙砾,形象生动;“虚檐警柝声”则通过更夫敲打梆子的声音传达了夜晚的氛围;最后两句“此时双阙下,儿女话灯明”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皇宫门前,家人团聚的场景,体现了家国情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