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钟象蒲牢,夜触海底鲸。
海鲸岂有意,蒲牢本无声。
二物偶相值,坐使百里惊。
高僧定初起,月上空山明。

《题诚道原潇湘八景 其八 烟寺晚钟》的诗句如下:

清钟象蒲牢,夜触海底鲸。
海鲸岂有意,蒲牢本无声。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译文:

清早寺庙里传来钟声,声音宛如敲击着蒲牢之兽,夜晚却触动了海底的大鲸。这海鲸并无恶意,只是蒲牢兽在发声而已。这两种东西偶然相遇,使得百里之内都感到震惊。高僧听到后决定立刻敲响晨钟,月亮还未升起,山峰之上已显光亮。

接下来为您提供关于这首诗的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场景,其中“清钟”和“海鲸”两个元素尤为引人注目。首先,“清钟”通常代表清晨或深夜,此时寺庙里的钟声响起,给人一种幽静祥和的感觉;而“海鲸”则代表着海洋中的巨大生物,它的出现常常象征着自然界的力量和神秘。这两个形象在此处被同时提及,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也暗含了某种潜在的危险或威胁。

“夜触海底鲸”这一描述非常形象地传达了海鲸的庞大体积和强大力量,同时也暗示了它在夜间活动的习性。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加深了读者对自然力量的感受。

“高僧定初起,月上空山明”一句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场景:高僧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下开始他的一天,周围的山峰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这里的月光不仅照亮了山峦,也给整首诗带来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展示,我们不难发现贝琼通过巧妙的语言运用和丰富的意象描绘,成功创造了一个充满想象和意境的夜晚画面。他通过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类的情感相结合,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还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