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仲既相逢,知余马首东。
谁望千里外,还聚一堂中。
对酒邀山月,论诗入国风。
同声自相和,宁复叹飞蓬。

初夏同莫膳部过吴比部草堂论诗得中字

二仲既相逢,知余马首东。

谁望千里外,还聚一堂中。

对酒邀山月,论诗入国风。

同声自相和,宁复叹飞蓬。

注释:

初夏:春天刚刚过去,现在已是初夏时节。

二仲:两个年轻人。

相逢:相遇。这里指作者与好友莫膳部的相遇。

知余马首东:知道我的心意指向东方。马首向东,表示听从指挥或服从命令。

谁望千里外:谁说自己远离家乡、身处异地。

还聚一堂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对酒邀山月,论诗入国风:饮酒时邀请月亮作伴,讨论诗歌进入《诗经》的范畴。

同声自相和:大家意见相同,彼此和谐共鸣。

宁复叹飞蓬:又何必感叹飘零的蓬草呢?蓬草随风飘荡不定,比喻漂泊无定的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之作,诗人通过描写自己与友人相聚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追求文学创作自由和独立的思想情感。

第一句“初夏同莫膳部过吴比部草堂论诗得中字”写诗人与莫膳部在初夏时分相聚在吴比部的草堂里谈论诗歌。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二仲相逢”的意象,以表达自己与莫膳部之间深厚的友情。第二句“谁望千里外,还聚一堂中”则进一步描绘了两人相聚的情景。他们虽然身处异地,但依然能够相互思念、相互牵挂,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共享欢乐时光。这里的“还聚一堂中”也暗示了他们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第三、四句“对酒邀山月,论诗入国风”则是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一种理想状态的描绘。他想象着自己在月光下与朋友们举杯畅饮,一边品鉴佳酿,一边讨论诗歌创作的奥秘。这种场景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色彩,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向往。最后一句“同声自相和,宁复叹飞蓬”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坚定信念。他认为只要大家意见相同,彼此和谐共鸣,就没有什么可以让他们感到遗憾的。这里的“飞蓬”象征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而诗人却表示他们不会为这种生活所困扰,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诗歌创作。

这首咏物言志之作通过对诗人与莫膳部相聚的情景进行描绘,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以及对传统束缚的挑战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