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鳌嶪嶪高当江,西览凤凰东渤海。
薄游已快老夫眼,身今去山心故在。
当时戏笔貌陂陀,苍玉拳然蘸碧波。
东堂不意掣敏手,我正鄙陋他人多。
补忘尚忆笑有诺,尘土悬忙徒旷目。
今年吉老遣孙来,喋喋致勤书一尺。
空心何苦存既亡,譬自白须求返黑。
贤孙顾谓我素明,具意涉文辞可惊。
江山须公记赏识,非为吾徒锢留物。
若教归袖无此山,不蒙收录山耻顽。
我起磨墨兴不已,欲注中泠充砚水。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再登金山》,全诗如下:
金鳌嶪嶪高当江,西览凤凰东渤海。
薄游已快老夫眼,身今去山心故在。
当时戏笔貌陂陀,苍玉拳然蘸碧波。
东堂不意掣敏手,我正鄙陋他人多。
补忘尚忆笑有诺,尘土悬忙徒旷目。
今年吉老遣孙来,喋喋致勤书一尺。
空心何苦存既亡,譬自白须求返黑。
贤孙顾谓我素明,具意涉文辞可惊。
江山须公记赏识,非为吾徒锢留物。
若教归袖无此山,不蒙收录山耻顽。
我起磨墨兴不已,欲注中泠充砚水。
逐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
“金鳌嶪嶪高当江,西览凤凰东渤海。”
- 注释:金鳌山巍峨高峻地位于长江之畔,西边是美丽的凤凰山,东边则是浩瀚的渤海。
- 赏析:这句描述了金山的自然景色,突出其壮观与美丽,为下文的个人感慨铺垫了背景。
第二句
“薄游已快老夫眼,身今去山心故在。”
- 注释:游览金山让我感到非常高兴,虽然我已经离开了金山,但我的心依然在那里。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金山的喜爱以及离开后的依依不舍之情。
第三、四句
“当时戏笔貌陂陀,苍玉拳然蘸碧波。”
- 注释:当年我在金山上作画时,笔势如山崩般猛烈,苍翠的山石如同玉一般细腻而有力,仿佛蘸满了清亮的碧波。
- 赏析:回忆金山上的绘画情景,展现了诗人当时的才情和对自然的感悟。
第五句
“东堂不意掣敏手,我正鄙陋他人多。”
- 注释:在一次不经意的机会中,我被邀请到东边的书房,当时我正以鄙陋之姿,却意外受到了他人的赞赏。
- 赏析:反映了诗人谦逊的性格和他对自己作品的认可。
第六、七、八句
“补忘尚忆笑有诺,尘土悬忙徒旷目。”
- 注释:尽管我努力忘记曾经的诺言,但我仍然记得那些曾经欢笑过的日子。尘土飞扬,我空怀大志,只能远望。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状的无奈。
第九句
“今年吉老遣孙来,喋喋致勤书一尺。”
- 注释:今年有位年迈的朋友派人来,他给我带来了一封充满热情的信。
- 赏析: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长者的尊敬。
第十、十一、十二句
“空心何苦存既亡,譬自白须求返黑。”
- 注释:我为何要苦苦保留那些已经消逝的东西呢?就像人们常说:“白发求返黑。”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不再的哀愁。
第十三句
“贤孙顾谓我素明,具意涉文辞可惊。”
- 注释:我的孙子认为我是很有才华的,他的言辞充满了敬意,让人感到惊讶。
- 赏析:反映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可和鼓励。
第十四、十五、十六句
“江山须公记赏识,非为吾徒锢留物。”
- 注释:江山需要您这样一位识才的人士来赏识,而不是为了禁锢我们的才能。
- 赏析:表达了对赏识者的期望和对自己才能的认可。
最后两句
“若教归袖无此山,不蒙收录山耻顽。”
- 注释:如果让我没有机会展示我的才华,那我宁愿选择隐居,不再为外界所束缚。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的追求和对自我价值的坚持。
尾声
“我起磨墨兴不已,欲注中泠充砚水。”
- 注释:我又开始磨墨,因为心中充满了对书法的热爱,想要用中泠水来填满砚台,继续书写。
- 赏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