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灞陵桥。
山遥水更遥。
六十年、踪迹寥寥。
牖下困人今老矣,双短鬓、怕频搔。
行著要诗瓢。
酒壶相伴挑。
望秦川、千里翘翘。
再画一驴驮我去,便不到、也风骚。
【注释】:
灞陵桥:古桥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是当时通往长安的要道。
踪迹:指人或事物行踪,这里指作者一生的经历。
牖(yǒu):窗。
诗瓢:用来盛载诗歌的容器。
风骚:这里指文才风流,多指诗文。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词。词人以灞陵桥为题,借题发挥,写自己年老体衰,漂泊异乡的愁绪。全词用典贴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韵悠长。
上片起首三句,“闻道灞陵桥”四字,点明了词作的地点和背景。灞陵桥,即灞桥,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汉时为长安通往河南洛阳的必经之路,因此,词中“灞陵桥”实指代当时的长安。“山遥水更遥”,这两句是说:从我居住的地方到这座桥虽然并不遥远,可是由于山高路远,所以显得更加迢遥。“六十年、踪迹寥寥。”这两句是说:我已经在世上漂泊了六十个年头,如今足迹寥落,没有几个可以称得上朋友的人了。“牖下困人今老矣”,这一句是说:我现在困守在一间狭小的屋子里,已到了老迈之年,再也没有力气去追求功名事业了。“双短鬓、怕频搔。”这两句是说:我的头发已经花白了,担心经常地搔发,以致引起头痛病痛。“行著要诗瓢。”这一句是说:我在旅途中常常带着一个装诗稿的竹筒。“酒壶相伴挑。”这一句是说:我还带着一个装满酒的葫芦在身边,随时准备解闷消愁。“望秦川、千里翘翘。”这一句是说:我望着远方的秦川平原,心中充满了向往之情。“再画一驴驮我去,便不到、也风骚。”这一句是说:如果能够再画一匹驴子,驮着我一起上路,那么即使不能到达目的地,我也仍然会像过去那样潇洒不羁,风度翩翩。
下片起首三句:“行著要诗瓢。酒壶相伴挑。”是说,在旅途中我时常携带着一只装有诗句的竹筒和一壶美酒,一边饮酒一边吟诗。“望秦川、千里翘翘。”是说,我站在秦川边沿,眺望那连绵不断的千里秦川大地,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再画一驴驮我去,便不到、也风骚。”这一句是说,如果能够再画出一匹驴子,驮着我一起上路,即使我不能到达目的地,也仍然会像过去那样潇洒不羁,风度翩翩。
这首词是一首题画词,通过描绘词人自己的形象以及他所处的环境,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词中的“灞陵桥”、“山遥水更遥”、“双短鬓”、“酒壶”、“诗瓢”等词语都是词人自己的形象和经历的象征,而其中的“灞陵桥”、“山遥水更遥”、“双短鬓”、“酒壶”、“诗瓢”等词语则是词人对自己的形象和经历的描述。整首词通过描绘词人的外貌和生活环境,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词人潇洒不羁的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