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临水豆花蹊,小汲携筒自灌畦。
茅舍几家村落里,秫田三顷柘湖西。
斜阳紫翠多深秀,秋晚风烟正惨悽。
一领布袍先补绽,任他风雨只低栖。
【注释】
柴门:简陋的农舍门。临:面对。豆花蹊:用豆花铺成的小路。汲:从井中打水。携筒:拿着竹筒提水。自灌畦:自己灌溉菜地。茅舍:用茅草搭成的小屋子。几家:多户人家。村落里:在村庄里。秫田:高粱地。柘湖西:柘山北面的湖边。斜阳紫翠多深秀:夕阳映照下,紫色的树林和翠绿的田野更加秀丽。秋晚风烟正惨悽:秋天傍晚,风吹草木,烟雾迷漫,令人感到凄凉。一领布袍先补绽:一件粗布衣服已经裂开了。任他风雨只低栖:任凭风雨交加,我仍安然栖身。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隐居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诗的前四句写柴门临水,豆花铺路,自己汲水灌溉菜圃;后四句则写村居景色,日暮时分,斜阳紫翠,秋晚风烟凄凄,衣衫破敝,任凭风雨,安然栖处。
前四句写柴门临水,豆花铺路,自己汲水灌溉菜圃。“豆花”是小径,“汲”,是打水。诗人在柴门旁边有一座用豆花铺成的小路,这是一条很特别的路。他提着一个空竹筒去打水,这又表明他生活清苦,自食其力。他提着空竹简去打水,是为了灌溉自己菜园的菜。“自灌畦”三字说明诗人不依赖别人,完全靠自己。这样艰苦的生活,但诗人却怡然自得,过着恬淡的生活。
后四句则写村居景色,日暮时分,斜阳紫翠,秋晚风烟凄凄,衣衫破敝,任凭风雨,安然栖处。“紫翠”点出季节,秋天的傍晚。“惨悽”写出了天气的变化,秋风萧瑟,雨雾弥漫。诗人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坐在门前的矮凳上,任凭风雨交加,他安然栖处,表现出他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表现了一种清贫淡泊、恬然自足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