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中开室,连峰面剌天。
由来称福地,曾此集群仙。
云护丹崖古,霞标法界玄。
乘秋延眺望,身世觉超然。

注释:

  • 大若岩:地名,位于中国福建省。
  • 灵石:指山中岩石,具有灵气。
  • 开室:开辟的洞穴或空间。
  • 连峰:山峰接连不断。
  • 刺天:直插云天。
  • 福地:吉祥之地,常被用作比喻好的地方。
  • 集群仙:聚集了许多仙人。
  • 云护:云雾环绕。
  • 丹崖:红色的悬崖。
  • 法界玄:佛教用语,指佛法无边无际,神秘而深奥。
  • 乘秋:乘着秋天。
  • 超然:超脱世俗,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译文:
在灵石中开辟了一处洞穴,连天的山峰直插云端。
自古以来就被称颂为吉祥之地,曾经这里聚集了许多仙人。
云雾环绕着古老的丹崖,阳光照耀着无边的法界玄。
在秋天的时候,我常常登上高处眺望远方,感到自己似乎已经超脱了尘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大若岩的自然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宗教合一的向往和追求。首句“灵石中开室”便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接着的诗句“连峰面剌天”,则进一步强调了山峰的雄伟与高远,形成了一幅壮观的景象。

“由来称福地,曾此集群仙”两句则是对大若岩历史和文化的赞誉,表明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有许多仙人在此修炼过。这既是对大若岩地理位置的描述,也是对其历史文化内涵的一种揭示。

接下来的“云护丹崖古,霞标法界玄”两句,通过描绘“云绕”、“霞映”等景象,展现了大若岩的自然之美,同时“法界玄”一词也体现了其深厚的宗教色彩和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乘秋延眺望,身世觉超然”,则表达了诗人在秋季登高望远时的感受。通过“超然”这一关键词,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也是诗人情感的高潮部分。

这首诗通过对大若岩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氛围的描述,以及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人与自然、心灵与佛理之间的和谐统一,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