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登临兴未阑,停骖山寺一盘桓。
千厓霁色初融雪,三月花枝尚怯寒。
风静波光涵碧落,月明松籁杂清湍。
朅来未遂耽幽趣,回首红尘走马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诗人在碧云寺的所见所感。全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逐句释义与译文:
- 佳节登临兴未阑,停骖山寺一盘桓:在这美好的节日里,我登上山巅,游览名胜古迹。停下车马,在山寺中盘桓,欣赏风景,感受自然的美。
- 千厓霁色初融雪,三月花枝尚怯寒:远处的山崖在雨后初晴时呈现出一种融雪般的颜色,而三月的花枝还略显娇嫩,怕冷。这里用“融雪”和“怯寒”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柔弱。
- 风静波光涵碧落,月明松籁杂清湍:微风轻拂,水面波光映照着碧空,月光洒落在松林之中,与潺潺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这里的“涵”、“杂”二字,生动传达了夜晚山寺的宁静与美丽。
- 朅来未遂耽幽趣,回首红尘走马看:尽管诗人渴望沉浸于这份寂静与美景之中,但最终不得不离开。回首望去,只见红尘中的繁华景象,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关键词注释:
- 碧云寺:位于杭州西湖南岸,是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
- 节令: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个时候会外出踏青赏景。
- 登临:登上高处进行远望或游赏。
- 盘桓:逗留、徘徊,形容停留时间较长。
- 霁色:雨后的晴朗天气,通常指天空放晴时的景色。
- 花枝:指盛开的花朵。
- 风静:风停止吹拂。
- 波光:水面上反射的光波。
- 碧落:天空,泛指广阔的天空。
- 月明:明亮的月亮。
- 松籁:指风吹过松林发出的声音。
- 清湍:清澈的溪流声。
- 朅来:突然到来或返回。
- 红尘:指人世间的繁华世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在清明时节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通过对诗句的解析,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