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江心蟠石种,何缘无水也通神。
只愁德裕真龄见,谈著方兄与铁君。
注释:
至青柯平觅来所置杖已失去
青柯平:地名,位于今陕西宝鸡市。杖:指拐杖。失去:丢失或被毁。
不是江心蟠石种,何缘无水也通神。
江心蟠石种:形容石质坚硬如蟠伏的龙蛇。也通神:能通神,意指神奇。
只愁德裕真龄见,谈著方兄与铁君。
德裕:李德裕,唐代政治家、诗人。真龄:即真宗,唐宪宗的年号(804-820),代指唐宪宗。方兄:指方干。铁君:指张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同时,诗歌中还蕴含着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首句“至青柯平觅来所置杖已失去”,描述了作者在长安期间寻找自己曾经放置的拐杖的场景。这里的杖可能指的是作者曾经用过的拐杖,也可能是其他物品。失去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如遗失、损坏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曾经拥有过的物品已经消失的遗憾之情。
第二句“不是江心蟠石种,何缘无水也通神。”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这里以江心的蟠石为比喻,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神奇的力量。这种赞美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只愁德裕真龄见,谈著方兄与铁君。”则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德裕和方兄都是唐代著名的人物,他们的命运和遭遇引起了作者的深思。这里作者用“谈著”一词来形容他们的才华和能力,但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在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正义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它不仅是一首描写景色的诗歌,更是一篇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理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