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余年睡未苏,得非忘我更忘吾。
近来片石蓑衣上,还想张良范蠡无。
王履的《书希夷卧像洞壁》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意境深刻的诗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 诗句释义:
- “四百余年睡未苏,得非忘我更忘吾。”:描述了一幅画面,画中的人物历经数百年来仍然沉睡未醒,这种状态或许是由于忘记了自己,又或者是忘记了他人。
- “近来片石蓑衣上,还想张良范蠡无。”:通过“片石”和“蓑衣”,展现了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而诗人似乎在思考是否还能像张良和范蠡那样,拥有超然物外的智慧和能力。
- 译文:
- “四百余年睡未苏,得非忘我更忘吾。”:经过四百多年的沉睡,是否是因为忘记了自我,抑或是遗忘了他人?
- “近来片石蓑衣上,还想张良范蠡无。”:最近我在一块石头上看到一件蓑衣,不禁想起了张良和范蠡,他们在隐居生活中依然保持智慧与能力。
- 关键词注释:
- “四百余年”:这里指的是一个非常长的时间跨度,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 “得非忘我更忘吾”:表达了一种哲学上的反思,即人应当如何在忘却自我的同时,又能保持对他人的关爱和智慧。
- “片石蓑衣”:这里的“片石”象征着简朴或隐居的生活方式,“蓑衣”则是古代隐士常用的衣物,代表了隐逸的生活态度。
- “张良范蠡”:这两位历史上著名的智者,被用来象征高超的智慧和超然的生活态度。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它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理解。
《书希夷卧像洞壁》不仅以其深邃的意象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吸引了读者,也启示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宁静和智慧的启迪。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是哲学思考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