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岳独灵异,勿向草木指。
迹不险与深,宁免复信耳。
山阴云际峰,翕忽未易拟。
得形于前辈,得神于自己。
縠也趁微风,文吾一池水。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山岳的独特感受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山外
  • “山外”:指山之外的地方,可能是诗人所居住的周边环境,也可能是诗人心中向往的理想境界。
  1. 此岳独灵异
  • “此岳”:指眼前的这座山岳,”灵异”:表示非凡、奇特、不同寻常。
  • 意思是这座山岳与众不同,有着超凡脱俗的灵性与奇异之处。
  1. 勿向草木指
  • “勿向”:不要,”草木指”:比喻为草和木等植物所指向或代表。
  • 诗人告诫自己不要被眼前的草木所迷惑,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1. 迹不险与深
  • “迹”:踪迹、迹象,”险与深”:形容地势险峻且深邃。
  • 意味着这座山岳的地形并不险峻也不深不见底,但依然引人探寻。
  1. 宁免复信耳
  • “宁”:宁可,”免”:避免,”复信”:再次相信。
  • 诗人宁愿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愿轻易相信那些表面的现象。
  1. 山阴云际峰
  • “山阴”:山的背面,”云际峰”:云雾缭绕中的山峰。
  • 描写的是山背处的云雾中隐隐约约可见的山峰。
  1. 翕忽未易拟
  • “翕忽”:形容山峰时隐时现的样子,”未易拟”:难以描绘或预测。
  • 山峰时而显现,时而又隐没,诗人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其形态。
  1. 得形于前辈
  • “得形”:得到形象或形态,”前辈”:前辈人或前人的学问。
  • 诗人从先辈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山岳的知识,从而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它。
  1. 得神于自己
  • “得神”:得到神韵或精神,”自己”:自身。
  • 诗人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领悟到了山岳的精神内涵。
  1. 縠也趁微风
  • “縠”:波纹,”微风”:轻柔的风。
  • 形容山岳在轻风拂动下,波纹荡漾,显得生动而美丽。
  1. 文吾一池水
  • “文”:文采、风采,”吾一池水”:以我为中心,如同一池清澈的水。
  • 暗示诗人在自然景观中找到了自我,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提升。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山水自然的一次深情吟咏,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山水之美的赞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同时,诗歌也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内在平静的生活态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