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柱标南纪,荆门控百蛮。
诏从霄汉下,槎过斗牛间。
江山回黯惨,溪洞郁跻攀。
预想趋朝日,应多边徼颜。

【注释】

铜柱:指古代的铜柱标志。南纪:指南方。荆门:指长江三峡口,这里泛指南方。诏从霄汉下:诏,皇帝的命令;霄汉,天空。槎(chá)过斗牛间:槎,木筏。斗、牛,北斗星。

黯惨:黯淡凄惨。跻攀:攀登。预想:预料。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寄给友人夏大行的一首七律。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

首联“铜柱标南纪,荆门控百蛮”,写诗人在荆门山一带所见景色。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荆门山一带的壮丽景色:南边的边界上矗立着一座铜柱,控制着南方众多的蛮族。这两句诗既点明了诗人所在的具体位置,又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颔联“诏从霄汉下,槎过斗牛间”,进一步描写了诗人所在地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这里的“诏”指的是皇帝的命令,表明此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霄汉”指的是天上的银河,暗示着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十分高远;“槎”则是木筏,意味着诗人所处的地方交通不便。这两个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所在之地的偏远与荒凉。

颈联“江山回黯惨,溪洞郁跻攀”,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在地的山水风光。“山河”指的是周围的自然景观,“黯惨”则形容它们显得阴沉凄凉,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悲伤的故事;而“溪洞”则是指那些曲折蜿蜒的小溪和洞穴,诗人在这里用“郁跻攀”来形容它们崎岖险峻的特点。这两个字既描绘了诗人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尾联“预想趋朝日,应多边徼颜”,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担忧之情。这里的“朝日”指的是朝廷和国家的前途,而“徼颜”则是指边境地区的人。诗人通过对朝廷和边境地区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担忧与忧虑。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边塞题材的特色,即通过对边疆地区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关注与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