鸷鸟化为鸠,形换性亦易。
有时遭故群,敛翰自远避。

【注释】鸷(zhì):猛禽,猛禽变成鸠鸟,形状变了,性子也变了。有时遭到原来的同伙,收起翅膀远远地避开。

译文:

鸷鸟变成了鸠鸟,形态改变性情也变化了。

有时被原来的同伴看见,收起翅膀远远地避开它们。

赏析:

《诗经·周南·关雎》说:“鸟兽犹不失,人道日以衰。”诗中的“鸟”,指的是“鸷鸟”。《尔雅·释鸟》解释“鸷”为“雕也”,即猛禽,这里指鸷鸟。《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引此文作“鹏飞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月纪者也。”这里“鹏”指大鹏鸟,也是猛禽。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借鸷鸟的遭遇,比喻人的处境。诗中写鸷鸟变成鸠鸟的过程,说明人的本性可以改变,环境也可以改变。但关键是在变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如果改变了本性,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如果环境恶劣到难以生存的地步,就要选择退却,保全自己的性命。

诗中的鸷鸟、雕、鹏、鸠都是鸟类,它们的形象和性格特征都各不相同。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不同鸟类命运的不同态度和看法。同时,诗人还通过对鸷鸟和鸠鸟的遭遇的描述,暗示出人类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