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黍堆盘酒满壶,喜逢佳节泛菖蒲。
门高不碍齐公子,江阔难寻楚大夫。
昔荷圣恩颁彩扇,今随乡俗佩灵符。
豪华争剪寒皋舌,谁向丹山问凤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苏轼的《端午》一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端午

  • 角黍堆盘酒满壶,喜逢佳节泛菖蒲。
    角黍是一种用米粉制成的糕点,通常在端午节期间食用。酒则是端午节的必备饮品。诗人描述了端午节时家家户户摆满了角黍,并且酒也满满的,人们在这个节日里欢聚一堂,享受着节日的快乐。

  • 门高不碍齐公子,江阔难寻楚大夫。
    “门高”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家门或门楣很高大,意味着家族显赫。而“齐公子”则可能是指齐国的公子,即齐国的贵族子弟。“江阔难寻楚大夫”中的“江阔”指代广阔的江河,而“楚大夫”则可能是指楚国的官员或者是楚国的贵族。这里诗人可能在表达,即使家门高耸如同齐公子,但在广阔无垠的江面上也很难找到像楚大夫那样的人物。

  • 昔荷圣恩颁彩扇,今随乡俗佩灵符。
    “昔荷圣恩”指的是过去皇帝(或君主)给予他的恩惠。“圣恩颁彩扇”中的“彩扇”可能是指一种装饰华丽的扇子,用来赐给臣子作为荣耀的象征。“今随乡俗佩灵符”中的“乡俗”指的是当地的习俗,而“灵符”则可能是指一种护身符或者保护符。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回忆过去的荣宠,同时也表达了他现在已经不再受皇帝(或君主)的恩泽了,而是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行事。

  • 豪华争剪寒皋舌,谁向丹山问凤雏。
    “寒皋舌”可能是指秋天湖边或河岸边枯萎的植物叶子。“豪华争剪寒皋舌”中的“豪华”指的是繁华的景象,而“争剪寒皋舌”则是形容人们在庆祝节日时互相赠送物品,以表达彼此之间的友好。这里的“寒皋舌”可能象征着凋零、衰败。“谁向丹山问凤雏”中的“丹山”可能是指传说中的仙境,而“问凤雏”则是指询问凤凰的后代,暗指寻找有才华的人。诗人可能是在感叹现在的繁华景象不如过去,现在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追求高尚的品德和才能。

赏析
苏轼的《端午》一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以及对当前生活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节日习俗的描述,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人情。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诗人也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记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苏轼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我们可以看到苏轼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他通过对端午这一传统节日的描述,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生活的态度和感受,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