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渡近莫愁村,不似刘家妒妇津。
薄暮雨寒催鼓棹,隔江应有未归人。
【诗句注释】
西渡:诗人乘船从东向西的渡口。刘家妒妇津:据《世说新语》记载,谢道韫嫁王浑后,王浑的妻子刘氏嫉妒她的才貌,经常在丈夫面前诋毁她,王浑也对她不闻不问,但后来听说她因咏雪诗而成为文学家,就对她说:“你以前为什么没有告诉我呢?”刘氏听后十分惭愧,从此不再说话。
薄暮雨寒催鼓棹:天已黄昏,又下起细雨,催促着船夫摇动船桨。
隔江应有未归人:诗人想象,在对岸的渡口上一定还有未回家的人。
【译文】
桃花渡近莫愁村,不似刘家妒妇津。
薄暮雨寒催鼓棹,隔江应有未归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桃花渡近莫愁村,不似刘家妒妇津。”这两句点明了渡口的位置,并由此引出了对前朝女子刘兰芝的联想。刘兰芝为梁鸿妻,曾与丈夫同被遣归乡里,兰芝有《自伤赋》及《答宗子郎》二首赠别。梁鸿得兰芝书后,即弃妻子返回乡里,过田园生活;兰芝则被遣送回娘家,过着清贫的生活。两人都以高尚的节操和坚贞的情爱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诗人由刘兰芝联想到自己的处境,自然想到了“刘家妒妇津”这一历史典故。“薄暮雨寒催鼓棹,隔江应有未归人。”这两句诗是全诗感情色彩浓重的结束语。诗人面对烟雨蒙蒙的景色,不禁产生了归思。“薄暮雨寒催鼓棹”,诗人想象舟中人此刻的心情。“隔江应有未归人”,诗人想象对面渡口的情况。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叹,同时寄托了诗人对当时统治者苟且偷安、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