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庵乃小隐,栖迟厌世烦。
旦旦铲华采,而欲寻根源。
举世尚文辞,质庵讷不言。
举世尚华饰,质庵行是敦。
一质而已矣,多文奚足云。
吾请为质庵,近前一致词。
文质贵彬彬,昔闻之先师。
不见子桑户,谓孔文无质。
欲说而质之,贻笑至今日。
不见孔仲尼,讥户质无文。
欲说而文之,户坚如不闻。
我学仲尼者,质庵无我弃。
他日见质庵,当以文相济。
【注释】
质庵:即王质庵。《宋史.文苑传》称其字仲文,自号无弦居士。有《无弦琴谱》。小隐:隐居的人。栖迟:安居。厌世烦:厌弃世俗的烦扰。华采:华丽的文采。质庵讷不言:王质庵沉默寡言。讷:迟钝,不善于言辞。文辞:指华丽而浮夸的文字。行是:行为和主张。敦:质朴。一质而已矣:只是朴实而已。多文奚足云:华丽的言辞又有什么值得称道呢?吾请为质庵,近前一致词:我请求为王质庵写一首歌词。文质:文学内容与表现形式。贵彬彬:重视文质彬彬。彬彬:文质彬彬,形容文雅的样子。昔闻之先师:从前听老师说过。先师:对老师的尊称。子桑户:孔子弟子子桑户。谓孔文无质:子桑户认为孔子没有朴实的品德。文无质:指只有华丽而空洞的言辞。欲说而质之:要向王质庵表达这个意思。贻笑:让后人笑话。孔仲尼: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讥户质无文:孔子讥笑子桑户没有朴实的品德。户坚如不闻:像坚固的墙壁一样,听而不闻。我学仲尼者:像我学习孔子的人。质庵无我弃:王质庵不会因为我而弃绝我的学说。无我弃:不要因我而放弃自己的学说。他日见质庵:日后见到王质庵的时候,应当互相切磋。当以文相济:应当相互用文词来互相补充、促进。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表达了作者对王质庵“质”的赞美和推崇,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学问态度。
首联两句,开篇点题,“质庵乃小隐”,说明王质庵是隐居之人,不愿与世俗交往。“栖迟厌世烦”,进一步表现了王质庵厌倦尘世,追求清高脱俗的生活。
颔联两句,继续强调王质庵的“质”。诗人认为,王质庵虽然言语不多,但内心充满智慧,这种“质”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华丽文辞的不屑一顾,认为只有质朴的语言才能深入人心,具有感染力。
颈联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王质庵的“质”的特点。王质庵的行为和主张都是朴素无华的,就像坚固的墙壁一样,听而不闻。这两句话既赞美了王质庵的“质”,又表达了对他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的精神的赞赏。
尾联两句,诗人表示了自己对学问的态度。他认为,真正的学问不仅要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内容。在当今社会中,人们过于追求华丽文辞,而忽视了内容的重要性。因此,诗人请求王质庵能够用自己的朴实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此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王质庵的赞美之情,又反映了自己对学问的态度,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