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江上动牙樯,凫舄南来面若霜。
皖水绕城横宛宛,灊山当县正苍苍。
才名小试新磨剑,笔势曾惊古战场。
他日宿松还爱我,邻封咫尺是桐乡。

【注释】

①送陈进士恪知宿松:送别进士陈恪。陈恪,姓陈名恪,字元方(见《全唐诗》)。进士,科举制度中的一级考试,考取后成为国家正式的官员。②动牙樯:风吹着船帆,使船帆鼓起像象牙一般。③凫舄:野鸭子的足迹。南来面若霜:指秋天的霜降,天气转凉,水鸟南迁。④皖(wǎn)水:即皖江。⑤灊(qióng)山:在今安徽省霍山县北,为长江支流。⑥新磨剑、古战场:比喻才学出众。⑦桐乡:今安徽桐城市,是陈恪的籍贯。⑧邻封:指邻近的州郡。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译文】

春风中江上江岸的船帆鼓满,如同象牙一样。

野鸭的足迹从南方飞过,脸上好像带着秋霜。

皖水环绕着城池横斜流淌,灊山高耸在县治之上。

他年轻有为,初试锋芒就像磨利的新剑,笔势雄健,曾在战场上一扫敌人。

以后他回到宿松,还会爱护我,因为邻封不远就是桐乡。

【赏析】

诗是送别之作。作者与陈恪同朝为官,情分深厚,所以诗人要写一首赠别之辞。首联先点出陈恪赴任,“春”字又暗示了时令。二句说陈恪刚到任,就遇上了秋风,使他感到有点寒意,这是对他初到异地的关切之情的表达。三、四句写景,皖水绕城而流,宛转曲折;灊山屹立于县境,郁郁葱葱。这两句对仗工整,形象生动。五、六句则进一步描绘陈恪的才貌和风采。“小试新磨剑”,喻其锐气逼人;“曾惊古战场”则是说他胆魄非凡。这二句用典贴切。最后两句写诗人对陈恪的祝愿。陈恪虽去远方,但他的才华一定会得到宿松人民的喜爱,而且由于他的故乡桐城就在宿松附近,所以诗人希望他能常回来看看。此篇以送别为题,但写得十分亲切,没有生硬的套语,表现出了深厚的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