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此日谬持衡,一见高文眼为明。
正喜故人能有子,忽闻远别得无情。
名因实起何妨蚤,理会心传不厌精。
此去海虞谁复见,读书长日掩柴荆。

【注释】

送周进士炯还常熟觐省:送别周炯回到常熟去觐见父母。周炯,唐代诗人。

南宫此日谬(miù)持衡:在南宫时误当权臣。谬,错误。持衡,执掌权柄,指宰相职位。

一见高文眼为明:看到你的大作眼睛亮起来。

正喜故人能有子:正好我高兴地听说你有个儿子。

忽闻远别得无情:突然听说你要远行,心里不禁有点难过。

名因实起何妨蚤(zǎo):名声是靠实际才得来的,何妨早一些。蚤,同“早”。

理会心传不厌精:只要理解了作者的心意,就不必过于追求文字的精细。会意,领会,体会。心传,指作者的心迹、思想感情等。精,精粹。

此去海虞谁复见:这次分别后何时才能再见面。海虞,指常熟附近的海虞县。

读书长日掩柴荆:在家读书时,常常用柴门代替屏风。柴荆,指柴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全诗四句,每一句都是一个独立的小单元,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诗人送别好友周炯并表达自己对友情和人生哲理的看法。

首联“南宫此日谬持衡,一见高文眼为明”,诗人在长安南宫担任宰相时曾错误地执掌权柄,但一见到你的大作眼睛立刻变得明亮起来,表示出对你的赞赏和钦佩之情。

颔联“正喜故人能有子,忽闻远别得无情”,诗人正在喜悦地听到你的孩子已经出生的消息,突然又听说你要远行,心中不禁有些难过。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你远行的关切。

颈联“名因实起何妨早,理会心传不厌精”,诗人认为名声是靠实际才能得来的,所以不必过于追求文字的精细;只要你能领悟作者的心迹,就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不必过于追求文字的精致。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和对自己文学创作的要求。

尾联“此去海虞谁复见,读书长日掩柴荆”,你此次离别后何时能够再见面,我在家里读书时常用柴门代替屏风来遮挡外界的喧嚣。这里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自己生活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周炯并表达自己对友情、人生哲理的看法和生活态度,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友谊。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