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郊望不极,台上远天青。
叶落鸟窥井,人闲风扫亭。
孤云供夕眺,众籁惬秋听。
野性便幽静,非关慕独醒。
【注释】
和庸之韵:指与平庸之人同吟诗作对。庸,平庸。
平郊望不极:平坦的郊外望不到边。平郊,平原旷野之地。
台上远天青:登高台远望天空呈现一片青色。台上,高处。
叶落鸟窥井:树叶飘落鸟儿从井边经过。窥,看。
人闲风扫亭:人们闲适地在亭子里休息,被风吹拂着。亭子是供人休息的凉亭。
孤云供夕眺:独自的白云衬托出傍晚的景色。供,衬托。
众籁惬秋听:各种声音都让人感到惬意,秋天的声音特别令人愉悦。籁,泛指各种声音(如风声、鸟声等)。
野性便幽静,非关慕独醒:野外的本性就使人感到幽深宁静,并非为了追求独自清醒而刻意追求。非关,不关涉,这里指不是为某种目的。
【赏析】
《和庸之韵》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静谧画面。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平郊望不极,台上远天青”描写了诗人站在高台上远眺的情景。在这里,诗人用“平郊”和“台上”这两个词来表现自己的心境:他渴望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心灵的休憩。同时,“远天青”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
颔联“叶落鸟窥井,人闲风扫亭”则是诗人对周围环境的具体描绘。这里,“叶落”和“鸟窥”都是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象,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落叶纷纷扬扬地飘落在井边,小鸟在井边觅食时好奇地观察着这一切;人们悠闲地坐在亭子里,享受着凉爽的秋风。这些细节都表现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宁静和满足。
颈联“孤云供夕眺,众籁惬秋听”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孤云”和“众籁”两个意象,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孤云代表着诗人的独立思考和自由精神,而众籁则象征着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这两者相互映衬,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尾联“野性便幽静,非关慕独醒”则是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总结。在这里,“野性”指的是一种质朴、自然的性情,它使得诗人能够更好地感受和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观;而“幽静”则体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只有在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中,才能真正体验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和庸之韵》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独特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