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岭师先捷,松州部远移。
不缘蜀父老,却罢汉旌旗。
火井秋能度,碉门瘴可披。
六番从尔长,莫作负恩私。

【注释】师:军队。蜀:四川,指松州。六番:地名,今四川省境内。松州部远移:指唐军在松州附近作战。不缘:不是因为。蜀父老:指四川百姓。却罢:停止。火井、碉门:地名,均位于今四川省境。火井秋能度:指在秋季的火井可以渡过江河。碉门瘴可披:指在碉门地区可以披着瘴气而前进。

【赏析】

这首七绝是杜甫晚年所作,作于大历元年(766)秋天,当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诗人正在夔府。

此诗是杜甫为祝贺收复松州的胜利而写的,全诗四联,内容上是写战功,但语言上没有直说,而是以议论为主,用反问的语气来抒发自己对战争的看法。首联点名“六番”,次联写“不缘蜀父老,却罢汉旌旗”,三联写松州附近有渡口可供渡过江河,碉门一带瘴气可以抵御,尾联写“长”字,是赞扬将士们的英勇善战,也暗含对朝廷奖赏的不满。

杜甫没有像其他诗歌那样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也没有采用比兴、借喻等表现手法,而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这种直抒胸臆的写法,使诗歌更加通俗易懂,更容易让人接受和理解。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