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戟府门清,持书人吏盈。
平持三尺反,助取一阳生。
布令逢周正,援经览吕刑。
怪来霜气重,骢马在江城。
【注释】
至日:指冬至节。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虑囚:审问囚犯。宪府:指御史台。方𦯉庄潘壶南二臬使:指的是当时担任两广总督的方岳献,他字子章,号𦯉庄;潘壶南,即潘锡命,号壶南;南明抗清大臣,曾官至左佥都御史、兵部尚书等职。
立戟:指站立在戟门上,戟门是古代官府门前的一种装饰性大门,上面竖着一根戟。
持书:拿书信,指传讯犯人。
三尺:指刑具中的笞杖,三尺是古代刑具中笞杖长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助取:指帮助犯人认罪。一阳生:指阴气开始消退,阳气开始回升的时节。
布令:颁布法令。周正:指周朝的正朔制度,这里指冬至。吕刑:指《吕刑》,相传为周代的刑法。
怪来:近来。
骢马:即“骢马”,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坐骑。
【赏析】
此诗作于冬至日(公历12月21日或22日),时值冬至,诗人方岳献应召入京,向两广总督潘锡命和方𦯉庄汇报审问囚犯的情况。全诗四联皆写狱中情形,首联点题,颔联写传讯犯人,颈联述朝廷政令,末联言近日天气寒冷,骢马难行。
起句开门见山:“立戟府门清,持书人吏盈。”意思是说监狱的大门刚刚关闭,就有很多人拿着公文前来。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初到狱中时,监狱大门刚关上,就有许多官吏来报信的情景。这一句既描绘了狱中紧张的气氛,又为下文描写狱中景象做了铺垫。
颔联:“平持三尺反,助取一阳生。”意思是说,狱吏们手持刑具,反复拷打囚犯,迫使他们承认罪行。这句诗既写出了狱吏们严刑逼供的情景,又暗示了朝廷政令严明,百姓畏服。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法制的严酷。
颈联:“布令逢周正,援经览吕刑。”意思是说,朝廷颁布法令的时候,正是冬至这一天,而《吕刑》又是周朝的刑法。这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法令的重视,也暗含了他对朝廷政治清明的赞赏。同时,这句诗还以“吕”字双关,既指周朝的刑法,又隐含了“吕”姓官员的身份。
尾联:“怪来霜气重,骢马在江城。”意思是说最近天气寒冷,连骢马都无法行走。这句诗既写出了狱中气候恶劣的情景,又与前文形成了呼应,进一步突出了狱中气氛的紧张。同时,这句诗也以“骢马”双关,既指代骢马这个动物,又暗含了骢马的主人方岳献的身份。
这首诗通过狱中景象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的法制之严、政治之清明以及社会风气的败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