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石砺牙,枕流洗耳,幽意甚深。
记郎曹朝谒,红尘扑火,相门迎候,赤日流金。
熨尽崚嶒严冷面,向炎燠摧残思不禁。
非本性,但扯将手板,掷下冠簪。
一从钻名仕版,谩狐鼠得计甘心。
笑权豪气焰,能焚玉石,栖巢高突,燕雀将燖。
纵壑游鱼真得性,鹿辞获、呼苹赴茂林。
潇洒也,任海焦砾烂,难胜静襟。
洞庭春色
秋后苦热,漱石砺牙,枕流洗耳,幽意甚深。
【注释】“漱石砺牙”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者多矣,是以吾不敢居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在洞庭湖畔,秋天后的酷热难耐,于是便用石头磨平牙齿,枕着流水洗耳朵,以保持内心的平静。这里的“漱石砺牙”是说诗人用冷水清洗牙齿,以保持清醒的头脑。“枕流洗耳”则是说诗人用河水来清洗耳朵,以保持内心的宁静。这里的“枕流”是说诗人用河水来冲洗耳朵,以保持心灵的清净。”
记郎曹朝谒,红尘扑火,相门迎候,赤日流金。
【注释】“郎曹”指的是官员们,“朝谒”则是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向皇帝进见。这里的“记郎曹朝谒”是指诗人在朝廷上见到了许多官员们前来进见皇帝。“红尘扑火”则是形容那些官员们为了权势和地位不惜牺牲自己的清白。
【译文】记得当年我在京城里当官,那时候的官场就像烈火一样炙热,那些官员们为了追求权力和地位,不惜牺牲自己的清白。
熨尽崚嶒严冷面,向炎燠摧残思不禁。
【译文】我已经将那些官场中人的冷酷无情全部熨平了,但面对炎热的酷暑却让我的心情变得难以抑制。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中人那种冷酷无情的不满和无奈。
非本性,但扯将手板,掷下冠簪。
【译文】我并非本意要这样做,但我还是忍不住将手板摔下,将冠簪扔在地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中人的不满和愤怒。
一从钻名仕版,谩狐鼠得计甘心。
【译文】自从我开始追求名利,就像狐狸和老鼠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感受。这里通过比喻,批评了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的行为。
笑权豪气焰,能焚玉石,栖巢高突,燕雀将燖。
【译文】那些权豪之人嚣张跋扈,他们能够焚烧珍贵的玉石,他们的巢穴建得又高又陡,就像燕子和麻雀一样容易被人捕捉到。这里通过比喻,批评了那些权豪之人的行为和态度。
纵壑游鱼真得性,鹿辞获、呼苹赴茂林。
【译文】那些在峡谷中自由游走的鱼儿才是真正的生活,它们摆脱了束缚,自由自在地游动。这里的“鹿辞获”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意味着摆脱了世俗的羁绊,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潇洒也,任海焦砾烂,难胜静襟。
【译文】我也曾经潇洒过,但是我仍然无法摆脱世俗的纷扰和困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无奈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中人的批判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整首诗以“漱石砺牙”、“枕流洗耳”等形象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态度。同时,通过对“红尘扑火”、“向炎燠摧残思不禁”等诗句的运用,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中人冷漠无情的态度和对社会现状的失望和愤怒。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它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这种对官场生活的描绘和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