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蚁竟喧杂,营营胡为生。
兰苕媚景光,靡靡安足荣。
若人达至理,冲然弥自贞。
泛览頫仰间,端居念虑清。
终然得所适,放歌南山行。
南山佳游遨,亦足畅幽情。
凉风吹衣裳,流泉濯冠缨。
乐哉忘岁年,焉知外物婴。

【注释】

蜂蚁:指昆虫。营营,这里用如“蝇营”或“蚊营”,形容昆虫嗡嗡的叫声。胡为生:干什么都要活着。兰苕(cǎo):兰花。靡靡:衰败的样子。若人:像这样的人。达至理:通晓事理。冲然:高远的样子。弥:更加。泛览:广泛地看。頫仰:低头仰头,即俯身仰首。端居:闲居。念虑:心思。终然:终究。所适:所追求的东西。放歌:放开喉咙歌唱。南山:终南山。游遨:游玩。佳游遨:美好的游玩。凉风:微风。衣裳:衣服。流泉:流动的水声。濯冠缨:洗帽子。忘岁年:忘记了岁月。焉知:哪里知道。外物:外界的事物。婴:缠扰。

【赏析】

这是一首咏志诗,诗人以兰苕自比,以南山喻志,以蜂蚁喻世俗,以乐天自得、悠然自得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等世俗之物的淡泊和超然。

开头二句写蜂蚁喧杂,营营而求生,比喻那些追逐名利的人。接着写兰花虽美,但因被风吹摇而不能久存,比喻那些荣华富贵不能长久的人。三、四两句说,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能通达事理而心无杂念,所以即使身处喧嚣的环境也不会受到玷污。

五、六两句,诗人进一步发挥前面的意思。他以自己的悠闲来反衬那些忙忙碌碌的人们,认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享受生活。七、八两句,诗人以自己为例,说明他虽然过着闲逸的生活,但却非常满足,并以此自娱自乐,畅游在南山中,尽情地欣赏美景。九、十两句,诗人又由南山之美引出了人生的乐趣,认为只有真正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才能忘记岁月的流逝,从而感到快乐无比。

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南山中放歌畅游,忘却了岁月的流逝。诗人以这种超脱世俗的态度,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等世俗之物的淡泊和超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