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𣿞滩头六七家,野蒿成树竹如麻。
儿孙不解躬耕耨,日日烟波理钓槎。
【注释】
蒙𣿞滩:水边。
耨:耘田。
理钓槎(cá):收拾鱼网。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诗人舟中所见之景。首二句是一幅水乡春日图,点染出一派田园风光。第三句承上启下,点出此行目的。最后两句是全诗主旨所在。诗人以“儿孙不解躬耕耨”来说明自己不谙农事,而“日日烟波理钓槎”,则说明在闲适之中仍不失为渔人之乐。
蒙𣿞滩头六七家,野蒿成树竹如麻。
儿孙不解躬耕耨,日日烟波理钓槎。
【注释】
蒙𣿞滩:水边。
耨:耘田。
理钓槎(cá):收拾鱼网。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诗人舟中所见之景。首二句是一幅水乡春日图,点染出一派田园风光。第三句承上启下,点出此行目的。最后两句是全诗主旨所在。诗人以“儿孙不解躬耕耨”来说明自己不谙农事,而“日日烟波理钓槎”,则说明在闲适之中仍不失为渔人之乐。
登徐孺子亭 高士不可得,兹亭幸尔留。偶来逢暇日,况复及清秋。湖水当门落,松云傍枕浮。 几时闲历览,乘月放扁舟。 译文: 无法遇到真正的高人,幸好这里有个亭子让我驻足。偶尔来这里放松身心,更何况是在这个清秋时节。 湖水从门口流淌,松树和云雾仿佛就在身边。什么时候才能悠闲地游历一番,乘着月光荡起一叶扁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古代的文人在亭中游览、感受自然之美的场景
诗句释义及赏析 首联:“粉署春已晚,黄鹂时复鸣。” 翻译: 在这春天的暮色中,我听闻了西掖的莺声。 这里的“粉署”可能是指官府或文职办公的地方,而“黄鹂时复鸣”则描绘了春天里黄鹂鸟不时地发出清脆的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这句诗通过对比“春已晚”与“黄鹂时复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叹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欣赏。 颔联:“落花荡轻吹,繁木翳新晴。” 翻译: 花瓣飘落时被微风吹拂
小孤山 海门第一关,苍翠五云间。 阴雨蛟龙出,晴天鹳鹤还。 江声舂夜寂,草色带春殷。 欲往临危顶,因之望故山。 注释: - 海门第一关:指的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小孤山关。 - 苍翠五云间:形容小孤山的景色苍翠茂盛,仿佛在五座云层之间。 - 阴雨蛟龙出:描述在阴雨天气里,小孤山如同蛟龙般从云层中出现。 - 晴天鹳鹤还:描绘晴天时,小孤山像鹳和鹤一样飞回原处。 - 江声舂夜寂
【注释】 画省:御史台的办事房。 起行双树间:从两棵树之间起身。 唳:鸟鸣声。孤鹤:指鹤,这里泛指白鹤。 清响落空山:清亮的叫声在空旷的山间回响。 凉露:清凉的露水。徐徐:慢慢地。 秋云:秋天的云。故故:时时,常常。 幽览:静观。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贞元年(785)八月作,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四句写景,先写深夜值勤,再写早起步行
【注解】: 1. 帷幕公事简:指官府里的事情简单。帷幕,这里指官府的公文;公事,公务。 2. 斋居文墨闲:指在书房中,笔墨闲置着,没有事务缠身。斋,书房;文墨,指书籍、文章。闲,闲暇,无事可做。 3. 开帘坐白日:拉开窗帘,面对阳光(太阳是白色)。 4. 拄笏对青山:手里拿着拐杖,面对着青翠的山。笏,官员手执的手板。 5. 谬拙占微宦:错误地认为官职很小。谬拙,自认错误;微宦,小官,指微小的官职
【诗句注释】 1. 清风亭: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是李白的故居。 2. 二月雨中尽:二月的雨水已经停歇。 3. 一尊亭下开:在清凉的亭子下面,酒意已消。 4. 青山望不极:青山远得看不到尽头。 5. 白云招可来:白云飘动,似乎可以随风而来。 6. 啼鸟合芳树:鸟儿在芬芳的树上鸣叫。 7. 落花委苍苔:花瓣落下堆积在青苔上。 8. 遥知旧游者:远远地知道有过去的朋友在这里游玩。 9. 歌咏凤凰台
秋日忆故园 素得故园趣,远如南涧阿。 众芳时既集,啼鸟秋复多。 对竹不及晦,酌酒屡当歌。 去乡仅十载,怀之可奈何。 注释: 1. 素得故园趣:指久居故乡,熟悉那里的情趣和习俗。 2. 远如南涧阿:比喻家乡的景色像南方的山涧一样美丽。南涧阿是南方的山涧,这里用来象征家乡。 3. 众芳时既集:指秋天到来时,各种花卉都已经开放。 4. 啼鸟秋复多:指秋天里,鸟儿的叫声更加频繁。 5. 对竹不及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背诵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本诗共四句,内容上由树及人,由物到情,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结构上首联写景,颔联写意,颈联写人,尾联写情。 译文: 墙头两棵树,翠绿一片阴森森。 夕阳西下风浪起,满院都是秋意浓。 枝条垂落砌石边,叶子飘落在衣襟。 况且还有行人歌,听到也会心烦神。 赏析:
诗句原文与译文对照: 1. 解析诗句: - 诗句:“晓经豫章城东” - 译文:清晨经过豫章城东 2. 诗句解析: - 字面意思:在晨曦初露之时,诗人经过了豫章城的东西方向,即东边。 - 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豫章”是指今天的江西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可能是在表达对故土的怀念或者对过去的回忆。 3. 诗句解析: - 字面意思:诗人感到自己已经远离家乡多年
归耕叟 轩冕若为累,田园信可耕。 宁知静者意,不类旷达情。 过江逢雨歇,穿林闻鸟鸣。 得酒亦复醉,陶然终此生。 注释: - “轩冕若为累”:指的是官位和名利如同拖累一样,令人感到烦恼和压力。 - “田园信可耕”:意味着在田园之间耕作,享受自然的生活,是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方式。 - “宁知静者意,不类旷达情”:表达了对安静生活的理解,认为只有真正懂得宁静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豁达
【注释】颖考:指颍考叔,春秋时郑国贵族,以孝友闻名。工俗:精通世务。讥:讥笑。阮氏:阮籍的字。狂:指阮籍的旷达放浪。诗何预成败:诗与成败无关。酒颇碍行藏:饮酒妨碍了行为操守。雄白:比喻贤人,也指曹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粲著《登阁赋》……曹公奇其才,以为作赋之佳手,然犹不见用。”元难守:指曹操。雌黄未易当:比喻贤人不易被重用。先生:这里指曹操。但吟醉:只是饮酒作诗。答尔意茫茫
【注释】 宝应驿:在扬州。短篷:小船。 【赏析】 宝应,古称安宜,今为江苏宝应县。宝应驿为古代驿站,位于运河上,是官道上的重要站点。此诗写于诗人乘船经过宝应驿时,夜宿船上所见所闻。 首句“短篷风急雨声多”,写舟行江中,遇风遇雨之苦。“短篷”即小船,“风急”点出风雨之猛烈,“雨声多”则说明雨势之大。第二句“浓墨堆云水拍河”,用浓墨来形容乌云密布,以水拍指江流湍急,形象地描绘了狂风暴雨的气势
这首诗是唐代简茂秦的《送李判官之润州》。 飘梗真难系,垂杨未可攀。 飘荡的柳枝真难以捕捉,垂柳也不可攀折。 君名去留外,吾道是非间。 您的名字离去和留下对我来说都无关紧要,我的志向和信念在是非之间游移不定。 且白人前眼,凭苍客后颜。 暂且让我用您的双眼来观察世界,凭借您的智慧来洞察真理。 萧然一长揖,诗句满春山。 我以一个长长的鞠躬来告别,诗篇如山花烂漫。 注释: - 简茂秦:唐代诗人
注释:稍为耽溺于诗歌与美酒,都忘却了世俗的艰难。 诗可以流传千古,让我心宽体胖。 酒能驱散豪气,使我远离纷忧和礼数之烦。 怎能满足于这样的话语,于是想要放弃微薄的官职。 赏析:诗人以“稍为耽诗酒”开篇,点出自己虽身处官场却常常流连于诗酒之间。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反而觉得“都忘世路难”。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超然态度:即使身处纷扰的官场,也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被世俗所累。 “诗凭千古在
诗句释义:兰溪棹歌三首 其三 棹郎歌到《竹枝词》,一寸心肠一寸丝。 莫倚官船听此曲,白沙洲畔月生时。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1. 棹郎:指在河船上唱歌的乐师。 2. 竹枝词:一种源自巴渝地区的民歌形式,刘禹锡的作品模仿了这种风格。 3. 心肠寸丝:形容内心的纠结和情感深厚。 4. 官船:通常指政府或官府的船只。 5. 白沙洲畔:一个具体的地点,位于长江边的沙洲之上。 - 赏析
【注释】 四十明朝是:指诗人四十岁时的除夕。 抽簪岁屡更:抽去冠簪,表示辞官归田。 自贪田父日:自己只贪图乡间农夫的清闲日子。 谁妒野人名:谁羡慕我这种不趋权贵、隐居山林的人? 腊肉来乡社:腊肉是从家乡带来的美味佳肴。 春醪有弟兄:春酒是兄弟相聚时喝的美酒。 不教儿辈酌,知会减欢情:不让孩子们一起喝酒,以免他们感到欢乐减少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辞官后归隐田园,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