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上锦模糊,号泣青天海欲枯。
愧我亲茔在淮土,五年不得洒松酤。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前四句写景,后三句抒情。首句点明时令、地点,次句用“锦模糊”形容桃花潭上春水荡漾的景色;三句写自己愧对亲人在淮土而不得洒酒祭祀之苦,是诗人自述身世和遭遇,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尾句以“五年”为线索,写出了自己在淮土的五年生活。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乡人民遭受战乱的痛苦。
【答案】
译文:桃花潭上春天的江水波光粼粼,如同锦绣一般模糊不清,好像天边的大海要干涸一样。惭愧自己的亲茔在中原,五年来不能在故乡洒松脂祭奠亲人,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乡人民遭受战乱的痛苦。注释:寒食:清明节前两天为寒食节。桃花潭:位于今安徽宣城市泾县西南,因潭水清澈如镜而得名。潭水映着桃花,所以有桃花潭的雅称。锦模糊:形容潭水的光彩闪烁。号泣青天:像哭诉一样地哭诉苍天。海欲枯:指天边大海将要干涸。江淮:即淮南地区,指中原地区。松酤(gu ):祭祀用的松脂。这里指用松脂洒地祭祖。赏析:此诗是作者晚年在淮上时所写。当时,淮上百姓正在饱受战乱之苦。因此,诗人触景生情,不禁怀念起家乡来。首联“桃花潭上锦模糊,号泣青天海欲枯”写桃花潭上春风拂面,江水泛彩。诗人看到这美丽的春色,想到家乡,不由心生感伤,于是发出了“号泣青天海欲枯”的叹息。这两句诗,把眼前景物与心中情感巧妙结合,情景交融,使全诗感情更为强烈。颔联“愧我亲茔在淮土,五年不得洒松酤”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战乱给家乡带来的痛苦。颈联“五年不得洒松酤”一句,更是直露了诗人的感慨,他无法回家乡为亲人扫墓,只能借酒消愁,可见其内心的苦楚。最后,诗人以“惭愧”收束全篇,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战乱给家乡带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