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郡繁华控上流,郡中多半竹为楼。
楚茆巴橘通王贡,越管秦筝贮客游。
万灶颠危烟久灭,几人离散骨初收。
移船夜读眉山赋,一鹤横江月满舟。

诗句原文:

甲郡繁华控上流,郡中多半竹为楼。

楚茆巴橘通王贡,越管秦筝贮客游。

万灶颠危烟久灭,几人离散骨初收。

移船夜读眉山赋,一鹤横江月满舟。

译文:
甲郡的繁华与上游紧密相连,郡城中多数建筑是用竹子搭建的楼阁。楚国和巴蜀的橘子通过朝廷的贡品得以传递,越地和秦国的乐器在客人之间演奏。许多炊烟袅袅上升至天际,但最终都被烟雾所吞没;人们纷纷离散,骨骼散落一地,无人收拾。在夜晚,我移船阅读了苏东坡的《眉山县作》,一只大鹤横渡长江,月光洒在船上,照亮了整个江面。

注释:

  1. 甲郡:这里指的是黄州府所在地,位于今湖北武汉市东,靠近长江。
  2. 楚茆巴橘:楚国和巴蜀地区出产的橘子,因为其品质优良而闻名于世。
  3. 王贡:古代朝廷对某些地区特产的贡品,通常指优质农产品或其他重要物资。
  4. 万灶:众多炊烟汇聚之处,形容繁忙的市集或人群聚集地。
  5. 颠危:指建筑物因火灾或其他原因而倒塌的危险状态。
  6. 客游:指来往于各地的商人、游客等。
  7. 眉山赋:即苏轼的《眉山县作》,是一首描写家乡景色和抒发情感的诗歌。
  8. 一鹤横江:形容江面上的大鸟横穿水面的景象,常用来比喻壮丽的自然景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黄州期间的经历和所见所感。首句“甲郡繁华控上流”,展现了黄州作为行政中心的地位和经济繁荣景象。第二句“郡中多半竹为楼”,表达了黄州建筑的特色和文化氛围。第三、四句“楚茆巴橘通王贡,越管秦筝贮客游”,则通过提及楚地的橘子和巴蜀的特产,以及越地和秦国乐器,描绘了当地丰富的物产和文化交流。

诗人描述了自己生活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万灶颠危烟久灭,几人离散骨初收。”这句诗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凉,反映了他在黄州的艰难处境。最后两句“移船夜读眉山赋,一鹤横江月满舟”则表达了作者在宁静的夜晚享受自然之美的心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文人在异乡的生活情景,既有对黄州繁华的赞美,也有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