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临兹境,萧条太古初。
十年逢水溢,一县尽巢居。
地迥鱼龙盛,山空草木疏。
渺无涯涘处,何以事耕锄。
诗句释义:
- 落日临兹境,萧条太古初。
- “落日”指的是夕阳西下,暗示着一天的结束。
- “兹境”指的是此地或此处的环境。
- “萧条”形容环境凄凉、荒凉。
- “太古初”指远古时代,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遥远的过去,与“落日临兹境”形成对比,表达了时间的变迁。
- 十年逢水溢,一县尽巢居。
- “十年”指的是过去的十年间。
- “水溢”指的是洪水泛滥,淹没了土地。
- “一县尽巢居”指的是整个县城的人都住在树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
- 地迥鱼龙盛,山空草木疏。
- “地迥”指的是地势高远,与周围的环境相隔甚远。
- “鱼龙盛”指的是水势浩大,鱼类和龙类在水中繁衍兴盛。
- “山空草木疏”指的是山上的植被稀疏,没有了生机。
- 渺无涯涘处,何以事耕锄。
- “渺无涯涘”指的是广阔到看不到边际。
- “何以事耕锄”指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从事农耕劳作。
译文:
夕阳映照着这片古老的土地,荒凉而又孤独,仿佛回到了远古时期。
过去的十年里,我们经历了洪水泛滥,整个县城的人都不得不在树枝上筑巢而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地势高远,水势浩大,鱼类和龙类在水中繁衍兴盛,但山上的植被却稀少且凋敝。
在这辽阔而无人烟的地方,我们如何去耕作和种植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嘉祥县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反映了作者对这个地区的深切感慨和思考。诗中通过对落日、水溢、巢居等自然现象和独特生活方式的描述,展现了嘉祥县曾经的繁华和如今的变化。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这片土地上人们生活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