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带临江渚,移舟近薜萝。
岸沙留醉卧,山鸟答行歌。
浪静天容阔,云低雨脚多。
年年事行役,此地屡经过。

注释:

过昌邑山:经过昌邑山。解带临江渚,移舟近薜萝:解开衣带登上江中的沙洲,把船移向长满野草的地方。

岸沙留醉卧,山鸟答行歌:在岸边的沙滩上留下醉酒的痕迹,山里的鸟儿应和着行进中的歌曲。

浪静天容阔,云低雨脚多:当江面风平浪静时,天空显得格外宽广;乌云密布,雨水纷纷洒下。

年年事行役,此地屡经过:每年都要奔波劳碌,这里已经是多次经过的地方了。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作者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同时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解带临江渚”,描绘出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仿佛诗人已经忘却了世俗的束缚,只身一人站在江边。这句诗通过“解带”二字,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第二句“移舟近薜萝”,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他不仅停留在岸边,还亲自动手,将船停靠在了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地方。这种亲近自然的行为,使得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第三句“岸沙留醉卧,山鸟答行歌”,则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延伸。在这里,诗人不再只是静静地欣赏自然美景,而是开始了自己的活动。他躺在岸边的沙地上,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惬意;而周围的山鸟则回应着他的歌声,仿佛在与他共同分享这份快乐。

“浪静天容阔,云低雨脚多”,则是对自然环境的具体描写。当江面风平浪静时,天空显得格外宽广;乌云密布,雨水纷纷洒下。这些细节的描述,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具体。

最后一句“年年事行役,此地屡经过”,则是总结全文的关键所在。这里的“年年事行役”和“此地屡经过”,既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旅途的无奈和辛酸,也透露出他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愿意回到这里,与大自然再次相遇。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它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远离尘嚣、与世无争的理想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