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必争地,兵后竟如何。
庶事烦经略,群情在抚摩。
江云垂暝远,楚树入秋多。
感慨临岐别,持觞发啸歌。
【注释】
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州判,即地方的行政长官,秩是官阶等级,刘秩之是当时的一个官员,故称刘秩之为刘州判。
庶事:各种事务。经略:经营筹划。群情:指民众的意见情绪。抚摩:安抚慰问。江云:长江的云气。楚树:楚地的树木。临岐别:在岔路口告别。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之前。元朝统治者对农民起义十分恐慌,他们一面用武力镇压,一面又派使者招抚。诗中描写了作者送刘秩之赴徐州任职时所见到的情景和心情。
首句“彭城必争地”,是说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次句“兵后竟如何”,是说战争之后将会出现什么结果。这两句是说,徐州这个战略要地,在战火纷飞之后,不知将会是什么样子。“彭城”,古地名,在今江苏徐州市附近。“必争地”三字,说明徐州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诗人用这样强烈的字眼来写徐州,既是为了突出徐州的重要性,也是为了激发人们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警觉。
第三句“庶事烦经略”,是说治理徐州的各种政务十分繁杂。第四句“群情在抚摩”,是说民众的情绪需要安抚、疏导。这两句是说,徐州这个重要的地方,治理起来有许多事情要处理,而民众的情绪也需要妥善地加以抚慰和疏导。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是“彭城必争地”、“庶事烦经略”,另一方面则是“群情在抚摩”。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忧虑之情以及他对人民疾苦的关心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是写送行的情景和心情。第五句“江云垂暝远”,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江上晚风吹拂的景色。第六句“楚树入秋多”,则描绘了秋风萧瑟,楚地的树木已经长满了叶子,显得郁郁葱葱。这两句是说,在送别之际,作者站在岔路口,看着夕阳西下,江上的风也渐渐地吹起了,楚地的树叶也已经长得茂密起来了。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表现了自己的惜别之情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战事所带来的种种变故所产生的忧虑与不安。
最后一句“感慨临岐别,持觞发啸歌”,是说面对岔口的时候,作者不禁感叹不已,于是举起酒杯发出了一阵啸声。这里,“岐”指岔路口;“觞”是一种古代的酒器。这两句是说,作者面对着岔路口,感慨万千,于是举起酒杯发出了一阵啸声。通过这样的描绘,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