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兴自不浅,秋声何复来。
树深寒易作,门僻晓慵开。
拟写江掩恨,惭非宋玉才。
素琴多雅调,稍理向池台。
注释:
《野兴》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写秋日野景,表达了诗人在自然景物中寄托情怀的思想感情。全诗以“野兴自不浅”开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向往。接下来两句描写了秋天树林深处寒气逼人的景象以及清晨闭门慵懒之情。第三句“拟写江掩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惭非宋玉才”,则是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嘲和自谦。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富有韵味,是孟郊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赏析: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与贾岛齐名,并称“郊寒岛瘦”。他的诗作大多反映了社会矛盾,同情民间疾苦,风格沉郁质朴。
这首诗是孟郊在晚年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和自己的心境。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秋日里树木、秋风、寒气等自然元素的变化和特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绪。
第一句“野兴自不浅”,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向往。这里,“野兴”是指诗人在野外游玩时的心情和兴趣。而“自不浅”则表示这种心情和兴趣非常深厚,无法自抑。这句诗既点明了主题,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情和活力。
第二句“秋声何复来”,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声音的感慨和思考。这里的“秋声”指的是秋季特有的声音,如落叶声、风声等。而“何复来”则表示这些声音已经过去很久,不再出现。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怀念之情,也暗示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第三句“树深寒易作”,诗人通过这句话描绘了秋天树林深处的景象。这里的“深”表示树木生长得比较茂密,而“寒易作”则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下,寒气更容易产生。这句诗既展现了秋天树林的独特风貌,也表达了诗人对寒冷天气的感受和体验。
第四句“门僻晓慵开”,这是一句很有诗意的句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早晨的宁静和舒适的喜爱。这里的“门僻”表示家门紧闭,没有被人打扰,而“晓慵开”则表示在早晨的时候懒得开门。这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也表达了他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五句“拟写江掩恨”,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拟写”可以理解为想象或者设想,而“江掩恨”则表示在想象中将江水作为情感的象征,表达自己的哀愁和思念之情。这句诗既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又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怀念之情。
第六句“惭非宋玉才”,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自己才华的谦虚和自谦。这里的“宋玉”指的是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屈原的弟弟,也是一位著名的文人。而“惭非”表示诗人感到惭愧,认为自己没有达到那个水平。这句诗既展示了诗人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也表达了他对于自己才能的认识和态度。
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富有韵味,是孟郊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描绘了秋天自然景色的变化和特征,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同时,诗人在诗句之间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反差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