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海三秋尽,扁舟百里行。
夕阳无近色,偏照远帆明。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手法的赏析。
“泰州”:地名,在今江苏兴化县。
“三秋尽”:一作“三秋空”。“穷海”句:意思是说,在秋天,大海已经变得十分空旷。“扁舟”,小船。“百里行”:形容行程之远。
译文:在秋天,大海已经变得十分空旷。小船百里而行。落日没有近岸的颜色,却偏照着远处的帆船显得更加明亮。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乘船从海陵到兴化(泰州)的途中所见景色而作。首句点明时间是秋天,地点是海陵与泰州之间的大海。次句写舟程之长和旅途之艰。三、四句写夕阳无近岸颜色,偏照远帆。这两句是传神之笔。前人对此有不同理解,一说“无近色”是指夕阳不近海,而远照帆影;另一说是“无近色”指夕阳不近海而偏照帆影,“近色”即近岸的颜色,这里指太阳光,所以应理解为“夕阳无近色”,即夕阳没有近岸的颜色。后一句是写景,也是写情。“偏”字用得非常贴切生动,它写出了夕阳西下时,那一片斜阳只照在帆影上的情景。帆影虽然被夕阳的余辉映衬得格外明亮,但它毕竟是远离陆地,不能靠岸停靠的,这就使诗人不禁想起自己此行的艰难。
五、六句是第二联的继续。前句承第三句而来,写帆影因夕阳偏照而更显明亮。后半句写夕阳西沉以后的景象。“偏照远帆明”的意思是夕阳西沉以后,天边只剩下一轮红彤彤的满月,只有那一轮月亮还挂在天空,而其余的云彩都隐没了。这两句是描写黄昏时的自然景观。诗人以夕阳和明月来渲染气氛,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