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道历危盘,层烟锁苍叆。
灵隐与天竺,高峰此焉在。
候晓策篮舆,扪萝蹑魁磊。
行者如沙虫,蹩躠相负戴。
劳苦出盘飧,牵曳佐欸乃。
累级时一息,将辍气愈倍。
杯勺指江湖,微茫望云海。
烟火隔氛埃,平沙灭浮彩。
旷览觉神怡,流光怅容改。
尘网戒徒劳,河清恐难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注意“磴道历危盘”一句中的“磴道”“历危盘”,点明登山时所经过的地方;“层烟锁苍叆”是写山间雾气弥漫,笼罩着山峦,用“锁”字形象地写出了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灵隐与天竺,高峰此焉在”句中的“灵隐”“天竺”指杭州的两座著名古刹,“高峰”即指北高峰,诗人登上山顶后,便可以眺望远处的灵隐、天竺诸峰和西湖全景。“候晓策篮舆”句中的“候晓”指等待天亮,“策篮舆”指乘小车,“扪萝蹑魁磊”指攀爬树木,攀登石崖,形容登山之难。这几句写登山途中所见景物。“行者如沙虫”句中的“行者”指行人、过客,作者以“沙虫”喻人,生动地写出了行人艰难跋涉的情状。“劳苦出盘飧,牵曳佐欸乃”两句写登山的艰辛,“劳苦”指劳累困苦,“盘飧”指饭食,“欸乃”指船夫摇橹时发出的声音,“牵曳”是说拉拽的意思,“佐欸乃”即助于船桨划动。这两句写登山时人们互相帮助,共同前行的情景。“累级时一息,将辍气愈倍”两句写登山时人们相互搀扶的情态。“累级”指攀援山路,“时一息”指呼吸稍停一会儿,“辍”指停止,“气愈倍”指气息越来越急促。这几句写登山时人们相互搀扶,共同前行的情景。“杯勺指江湖,微茫望云海”两句写远望湖光山色,水波浩渺。“杯勺”泛指日常用品,这里指酒具。作者以“江湖”“云海”比喻眼前的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登高望远时的豪情壮志。“烟火隔氛埃,平沙灭浮彩”两句写近看山色,烟云缭绕,景色迷人。这两句写近观湖光山色,水波浩渺。烟云缭绕,景色迷人。“尘网戒徒劳,河清恐难待”两句写诗人感叹自己的仕途坎坷,有志难伸,渴望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尘网”指世俗之网,“戒”即警惕、戒惧,“河清”比喻政治清明,“恐难待”意谓很难等到那一天。这两句写诗人感叹自己的仕途坎坷,有志难伸,渴望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这两句是全词的最后两句。诗人通过自己登山的感受来表达他对仕途坎坷的感慨,希望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的愿望。整首词语言清新自然,风格雄浑奔放。
【答案】
译文:
清晨我起床从灵隐寺出发登上北高峰的绝顶。沿着险峻的石阶一步步向上攀爬,只见层层烟雾笼罩在山峰上。
灵隐寺和天竺寺都在北高峰之上。黎明时我骑马来到山上,攀援着树枝手摸到岩石。
行走的人如同沙虫般艰难地移动,互相拖累,相互支撑。他们辛苦劳作出来的食物只能填饱肚子,不能充饥。
拉着车子行走的人们相互搀扶着前进,他们相互帮助,共同前行,他们呼吸急促。
杯子勺子指的就是江湖,眼前看到的是茫茫的云海。烟云缭绕,景色迷人。
近看湖光山色,水波浩渺。烟雾缭绕,景色迷人。
烟尘缭绕之中,世俗之网已经无法逃避。河清海晏只是愿望而无法实现。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抒怀之作。上片先写登山途中所见景物。首三句写山间雾气弥漫,笼罩着山峦。“灵隐与天竺”二句写登山后可眺望远处的灵隐、天竺诸峰和西湖全景。“候晓”三句写晨曦初照,开始登山。“扪萝蹑魁磊”二句写攀爬树木,攀登石崖,形容登山之难。这几句写登山途中所见景物。“行者如沙虫”二句写行人艰难跋涉的情状。“劳苦”二句写登山时人们互相帮助,共同前行的情景。“累级”二句写登山时人们相互搀扶,共同前行的情景。“杯勺”二句写远望湖光山色,水波浩渺。“烟火”二句写近看山色,烟云缭绕,景色迷人。“尘网戒徒劳”二句写诗人感叹自己的仕途坎坷。“尘网”指世俗之网,“戒”即警惕,“河清”比喻政治清明,“恐难待”意谓很难等到那一天。这两句写诗人感叹自己的仕途坎坷。“旷览觉神怡”两句写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心情。“旷览”指纵目远望,“神怡”意为心情舒畅。“流光怅容改”二句写诗人感叹时光易逝。“流光”指时间。“怅容改”意为容颜改变。这两句写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心情。“尘网戒徒劳”二句是全词的最后一句。诗人通过自己登山的感受来表达他对仕途坎坷的感慨,希望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