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夜不成寐,雨馀喜得月。
中宵起推窗,圆魄凑林缺。
洒然濯烦抱,凉意下天末。
风泉淆远听,飞蛩一何聒。
是身本无常,动念即成结。
遂令颠倒见,坐卧分胜劣。
堂堂塔中人,安闲是何诀。

【注释】

抱疴:抱病,生病。真歇禅师塔院:真歇禅师的寺庙。夜坐:晚上静坐。偶占:偶然占了一宿。

连夜(lènlì):整夜。不成寐:不能入睡。雨馀(yú)喜得月:下雨过后,高兴看到月亮。圆魄:明亮的月。凑林缺:凑在树林中间。洒然濯(zhuó)烦抱:心情舒畅。濯:洗刷。烦恼:心中的忧愁、苦闷。凉意:凉爽的气息。下天末:飘到天空的尽头。风泉:微风吹过水面的声音。淆(xiáo)远听:远远地听到。飞蛩(qióng)一何聒:飞来的蟋蟀声多么吵闹。是身(shēn)本无常:人的生命本来就是短暂的。动念(dòng niàn)即成结:一有念头就会形成心结。颠倒见:指因思虑过多而出现的精神错乱现象。坐卧分胜劣:坐着和躺着都会觉得不如别人舒适。胜劣:优越、舒适。堂堂塔中人:形容人虽然身处高耸入云的佛塔之中,但仍然感到自己非常渺小。安闲:安静悠闲。是何诀(què):用什么诀窍才能使自己安闲呢?

【赏析】

此诗为宋僧慧空所作,表现了他对生死、物我以及人生境遇的认识,反映了他超脱尘世、淡看荣枯的生活态度。全诗以“夜坐”为中心,围绕其夜坐时的心情变化,抒发了诗人对生与死、名与利的超悟,以及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首句写诗人整夜不寐,是因为无法入睡,因为下雨后,高兴地看到了明亮的月光。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因雨后明月而生的喜悦之情。

第二句,诗人从睡梦中起身,推开窗子,看到了一轮皎洁的明月,它正好落在树林里,把树的影子都照出来了。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凑”字,把月亮和树林联系起来,生动地写出了月亮和树木相互掩映的情景,也突出了月亮的明亮。

第三句,诗人继续推窗观赏月亮,发现月亮的光线已经照亮到天的尽头,这时候,他才感到一种清凉的感觉。这一句描写了诗人欣赏月亮时的愉悦之情。

第四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他内心的感受,他感到非常舒服,好像所有的烦恼都已经洗净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欣赏月亮过程中的一种心理变化。

第五句,诗人接着写到,这时一阵微风吹来,他可以听到远远传来的蟋蟀叫声。这里的“清风”,既是自然景物,也是诗人心境的象征。

第六句,诗人又写到了他所听到的声音,原来是一群飞来飞去的蟋蟀,它们发出的声音是如此地喧闹。这一句,既表现出了诗人被蟋蟀声音吵醒的烦躁心情,同时也表现了他的清心寡欲。

第七句,诗人说,自己本来没有牵挂,一有念头就会形成心结,所以才会颠倒错乱,坐卧不安。这里的“心结”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纠结。

第八句最后一句,诗人说,因此自己会感到颠倒错乱,坐卧不安,这是因为自己还没有找到一种方法可以使自己安闲。这里的“安闲”,是指一个人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人生哲学。

这首诗通过诗人夜晚赏月的情景,展现了他内心的变化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对宇宙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