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病经春未有涯,除非对酒并看花。
疏枝乍见含烟吐,独树偏怜傍屋斜。
不共梅妆矜似雪,已分桃晕欲成霞。
婆娑古干南村下,尚拟新晴过陆家。
【注释】
1.宝尊堂:指唐李商隐《题王氏庭花》诗中的“宝尊堂前芍药开”,王氏庭园。杏花:即春末盛开的梅花,因杏花早落,故名。
2.从子:侄子、侄儿。宜之:作者侄子李商隐。
3.愁病:忧愁生病。
4.涯:边际、尽头。
5.独树偏怜:指在众多树木中只偏爱这一棵树。
6.梅妆:梅花妆。矜:自夸。
7.桃晕:桃花晕染。欲成霞:将要变成彩霞。
8.婆娑:形容树枝随风轻摆的样子。古干:老树枝干,指老树。南村:地名。
9.新晴:天气晴朗的时候。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叹一树枝干来抒发诗人的感情,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联:“愁病经春未有涯,除非对酒并看花。” 意思是说,春天已经过去了大半,但疾病还没有痊愈,只有饮酒赏花才能消愁解闷。这里运用了“愁病”一词,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疾病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颔联:“疏枝乍见含烟吐,独树偏怜傍屋斜。” 描述了杏花盛开的情景。疏枝上挂着薄薄的云雾,仿佛烟雾中隐约可见花朵的轮廓;而那棵孤独的杏树却格外引人注目,它的倾斜角度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它的故事。这里用“乍见”和“独怜”两个词语,突出了杏花的娇艳和独特之美。
颈联:“不共梅妆矜似雪,已分桃晕欲成霞。” 进一步描绘了杏花的美。这里的“梅妆”指的是梅花,而“桃晕”则是桃花的晕染之色。诗人认为杏花并不逊色于梅花,甚至比桃花还要美丽。这里的“争艳”二字,巧妙地点出了杏花与梅花、桃花之间的竞争关系,展现了它们各自的风采。
尾联:“婆娑古干南村下,尚拟新晴过陆家。”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杏花树下行走的场景。诗人在南村的古树下徘徊,似乎在寻找着什么。而当他看到晴朗的天空时,又不禁想起了曾经去过的陆家。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以咏叹一树枝干为主线,通过对杏花、梅花、桃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时光的感悟。同时,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