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薄月微明。
坐愁将二更。
老年来、犹记春情。
恰数元宵当此夜,何处市,有红灯。
过耳好风轻。
遥传歌鼓声。
是谁家、点缀升平。
通道民穷今岁甚,闻乐事,使心惊。
【注释】:
壬午: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
云薄月微明,指元宵之夜月色如洗,云气稀薄。
坐愁将二更,指自己独自在南楼里坐着,忧愁到二更天。“南楼”即“上元”,指元宵节。
老年来、犹记春情,指自己年老,还记得年轻时的情怀。“春情”即春天的情怀。
恰数元宵当此夜,何处市,有红灯。正当元宵节这个夜晚,到处都有红灯高悬。
过耳好风轻,遥传歌鼓声。耳边响起的是轻轻的风和远处传来的歌鼓声。
是谁家、点缀升平,是谁家的歌舞为升平增添了喜庆?
通道民穷今岁甚,闻乐事,使心惊。听说今年的老百姓非常贫穷,听到这些喜乐的事情,让人心情震惊。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淳熙十四年元宵佳节写的一首词,表达了词人在元宵之夜对升平的喜悦之情以及对百姓生活艰辛的同情之情。
开头一句“云薄月微明”,描绘了元宵之夜明亮的月光和稀薄的云彩。接着,“坐愁将二更”,表达了自己独自在南楼里坐着,忧愁到二更天。这句中的“南楼”即“上元”,指元宵节。
接下来两句“老年来、犹记春情,恰数元宵当此夜,何处市,有红灯”,回忆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情怀,同时表达了自己在这个元宵节之夜,到处都可以看到红灯高悬的景象。
接下来的几句“过耳好风轻,遥传歌鼓声”,描述了自己耳旁响起的是轻轻的风和远处传来的歌声鼓声。这里的“过耳”指的是耳朵能听清楚的声音,而“遥传”则表示声音是从远处传来的。
最后两句“是谁家、点缀升平,通道民穷今岁甚,闻乐事,使心惊”,表达了是谁家的歌舞为升平增添了喜庆?听说今年的老百姓非常贫穷,听到这些喜乐的事情,让人心情震惊。这里的“民穷”指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困难。
整首词通过描绘元宵之夜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升平的喜悦之情以及对百姓生活艰辛的同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