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怆欲悲。
舍中无儋石储,还视身上衣参差。
慷慨出门去,儿女牵裾啼。
他家自愿富贵,贱妾与君但餔糜。
但餔糜,上用穹窿天故,下用匍匐小儿。
时吏清廉法不可干,一旦缓急当告谁。
行吾望君归,嗟少年,莫轻非。
【注释】
- 东门:指东城门。2. 不顾归:不回。3. 入门,怆欲悲:进门时心情悲伤。4. 舍中无儋石储:家中无存粮。5. 上用穹窿天故:上天有规定。6. 下用匍匐小儿:百姓生活艰苦。7. 时吏清廉法不可干:当时的官吏清廉,法律严明,不敢妄为。8. 缓急当告谁:危急时刻该告诉谁呢?9. 行吾望君归:我盼望着你回家。10. 嗟少年:叹年轻。
【译文】
走出东门,不回头;
进家门,心悲伤。
家里没有粮食积蓄,看看身上的衣衫也破旧不整齐。
慷慨地出门去,儿女牵着衣角啼哭。
他家自愿富贵,贱妾只愿吃饱饭。
吃饭时,上天用穹窿天的规定,地下百姓受穷困;
官吏清廉执法严正,一旦发生变故,又向谁诉说?
希望您能回来,唉!年轻人,不要轻举妄动。
【赏析】
《东门行》,乐府古题。本篇选自《古诗十九首》。这首诗以“东”字起兴,通过叙述一个弃妇的遭遇,揭露了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掠夺。诗中写弃妇之怨,感情沉痛,语言质朴。全诗以直陈其事为主,而叙事中兼有抒情,议论,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动,都十分细腻传神。此诗与《陌上桑》是姊妹篇。
开头两句“出东门,不顾归”,点出主题,说明女子不愿回家的原因——她被遗弃在家。这看似平淡无奇的事实,却引出下文一连串的事件。“来入门,怆欲悲”承上启下,表明女主人公一进家门就感到悲怆。“怆欲悲”三字把女主人公内心的悲恸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舍中无儋石储”,写女主人公的贫困状况。“但餔糜”句是说女主人公在贫苦中仍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肯接受富贵人家的厚礼,这是对封建社会“重男轻女”观念的有力讽刺。“上用穹窿天故,下用匍匐小儿”,意思是说天上有它的规矩,人间也有它的规矩。天上是公平无私的,人间也是公平无私的,但是世间的人总是利用这些规矩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因此天下的百姓都是受苦的。“时吏清廉法不可干”,意思是说当时的官员都很清正廉洁,不能徇私舞弊。“缓急当告谁”,意思是说遇到危难时应该找谁帮助自己。“行吾望君归,嗟少年,莫轻非”,意思是说我已经盼望您回家了,唉!年轻人,切莫轻举妄动。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写一个被遗弃的妇女的不幸遭遇,其实,它反映的是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的强烈不满。诗中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