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恶何常显者易为名,好恶何常显者易为名。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如草偃风,夜虫附明。
西子虽姣,不属于盲。
歌以言之,显者易为名。
【解析】
题干中“赏析”是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鉴赏、评价,所以考生应先分析诗歌的内容,然后从手法和内容两方面来赏析。如本诗前四句写秋胡的妻子西施美貌无双,引起众人的嫉妒;五六两句写众人因嫉妒而产生口舌之争;最后两句写西施虽美却无宠幸,表明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认识,也暗含着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愤懑之情。
【答案】
译文:
秋胡的妻子西子容貌美丽,引起了众人的嫉妒。一犬吠影百犬吠声,草木随风偃伏,虫类夜间附合光亮。西子虽然漂亮,却并不属于盲者。歌以言表,人们只看到表面现象。
赏析:
全诗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首句“好恶何常显”,说明世人的品性是易变的。次句“易为名”,指出人世间是非难辨,善恶颠倒。第三句“一犬吠形”,比喻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第四句“百犬吠声”,比喻群吠成灾,同流合污。第五句“如草偃风”,比喻谗佞之人,乘人之危,使正直之士蒙受不白之冤。第六句“夜虫附明”,比喻奸佞小人,依附当道,陷害贤良。最后一句“西子虽姣”,指出西施虽然长得漂亮,但却不属于盲者,即不被昏庸的君主所喜爱。
全诗用“秋胡妻”“西子”这两个典型形象作为艺术载体。在《秋胡行》中,秋胡的妻子是美丽的,但是最终却没有得到他的宠爱。在这首诗中,西施是一个美人儿,但她同样没有受到君主的爱戴。诗人通过这两个典型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世上的事物是千变万化的,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以权谋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