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入重围,桥分两汉,北绕水长如护。
老树偏遮,短篱乍缺,前径小开双户。
半亩竹阴疏,葵日暖、盘声初午。
数闲屋自萧闲,静影一幡风堕。
记得客来前度。
每昼对灯清,夜传瓷素。
念旧琴亡,惊新芰荐,此日感伤犹故。
染墨更留题,共石碣、纪情千古。
肯备无荒,其中有人能住。

【注释】

  1. 村入重围:村庄被重重包围。
  2. 桥分两汉:指桥梁横跨于两条河流之上,像两个大汉一样。
  3. 北绕水长如护:水流环绕在村庄的北面,像守护一样。
  4. 老树偏遮:有一棵大树遮挡着前面的路。
  5. 短篱乍缺:短小的篱笆突然断开了。
  6. 前径小开双户:“前”指前面,“径”是道路,“双户”是指两边的门。
  7. 半亩竹阴疏:半亩地的竹林里,阳光稀疏,光线柔和。
  8. 葵日暖:葵花开放的时候,阳光温暖。
  9. 数闲屋自萧闲:几间闲置的房子很安静。
  10. 静影一幡风堕:风吹落一片静影。
  11. 记得客来前度:记得上次有人来访时,这里的情景。
  12. 每昼对灯清,夜传瓷素:每天白天对着灯光读书,晚上传诵经文。
  13. 念旧琴亡:想起旧时的琴已经没有了。
  14. 惊新芰荐:听到新荷被荐献上来,感到惊奇。
  15. 此日感伤犹故:这一天依然感到悲伤。
  16. 染墨更留题,共石碣、纪情千古:用笔蘸墨水留下题字,和石头一起记录下永恒的情感。
  17. 肯备无荒:难道不怕荒废吗?
  18. 其中有人能住:其中还有人能够居住。
    【译文】
    村庄被重重包围,桥横跨两条大河,水流环绕在村庄的北面,像守护一样。
    有一棵大树遮挡着前面的路,短小的篱笆突然断开了。
    半亩地的竹林里,阳光稀疏,光线柔和。
    风吹落一片静影。
    记得上次有人来访时,这里的情景。
    每天白天对着灯光读书,晚上传诵经文。
    想起旧时的琴已经没有了,听到新荷被荐献上来,感到惊奇。
    这一天依然感到悲伤。
    用笔蘸墨水留下题字,和石头一起记录下永恒的情感。
    难道不怕荒废吗?其中还有人能够居住。
    【赏析】
    《过麟溪白法庵》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描绘麟溪白法庵的环境与昔日的繁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的感慨。
    诗一开始,诗人便描写了村庄被重重包围的景象。这种描写不仅突出了村庄的地理位置,也暗示了村庄的繁荣程度。接着,诗人又描述了桥梁横跨两条大河,水流环绕在村庄的北面,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种描写既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诗人转而描绘了庵中的生活场景。这里有一棵大树遮挡着前面的路,短小的篱笆突然断开了。这些细节的描述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捕捉。同时,诗人还提到了半亩地的竹林里阳光稀疏,光线柔和,进一步衬托出了庵中生活的宁静与舒适。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庵中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他通过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之情。同时,他也通过对比现在与过去的不同,抒发了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以麟溪白法庵为背景,通过对其环境的描绘和对庵中生活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美好记忆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深刻反思。这种表达方式既有诗意又有哲理,既富有艺术性又充满了人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