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风拂拂飞无数。疏帘不卷能低度。
深夜悄多惊。亏他一点明。
微光疑照见。怕近愁时面。
小扇拂轻罗。来须扑杀他。
【注释】
①壬午:指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
②轻风拂拂飞无数:形容萤火虫飞舞。
③疏帘不卷能低度:因为帘子太稀疏,所以萤火虫可以穿过它飞过去。
④微光疑照见:萤火虫的微弱光芒似乎可以看见。
⑤怕近愁时面:因为怕靠近忧愁的人而感到不安。
⑥小扇拂轻罗:用轻纱做成的扇子轻轻地拂过。
【赏析】
这是一首写萤火虫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通过描写萤火虫的飞行、光线的特点及作者的感受等,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全诗语言优美,意境幽远,给人以宁静、清新之感。
“轻风拂拂飞无数。” 开篇点题,写出了夜晚的氛围与萤火虫的飞舞情景。
“疏帘不卷能低度。”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萤火虫轻盈地在帘隙中穿梭飞翔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景象的喜爱之情。
“深夜悄多惊。”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深夜时分看到的情景,这里的“惊”字生动传神,表达了作者被萤火虫的美丽所惊艳的心情。
“亏他一点明。” 最后,诗人用“一点明”来形容萤火虫的光芒,既赞美了它们的光芒又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微光疑照见。” 这句诗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对于萤火虫的光芒的欣赏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对于这种自然美的感受力。
“怕近愁时面。” 最后一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美丽景色的畏惧之心。由于担心走近这些美丽的萤火虫会打扰到它们的生活,因此诗人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的光芒。
“小扇拂轻罗。” 这句诗中的“轻罗”一词,不仅描绘了萤火虫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心情。在这里,诗人仿佛看到了一只只小小的萤火虫在空中飞舞,为夜晚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这种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来须扑杀他。” 最后一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因为知道这样的美好时光难得一见,因此诗人决定要珍惜每一个能够欣赏到萤火虫的机会。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萤火虫的描写,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夜景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