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五拳石,错落余之堂。
坐看素璧缠云雾,安得群峰挂屋梁。
更愁深林暝难入,岚影明灭侵衣裳。
左眄欲生沧海日,右临少昊凝清霜。
扫练白沙走朔漠,回毫紫盖垂炎荒。
须臾二室崚嶒出,杳然置我烟霞傍。
不闻吹笙控飞鹤,浮丘子晋俱冥茫。
良工拓笔天为开,长风西逐层阴来。
中庭无人数移席,巅厓乍堕松杉摧。
眼前突兀太古色,九州惨淡如浮埃。
宓牺神农未诞降,元气始判洪蒙哉。
大江浩浩黄河流,巨野相望悬莫秋。
异代犹探秦汉策,真形或结金银楼。
凭轩忽惊去千里,青鞋竹杖胡在此。
复疑窈窕迷归路,何当税驾聊徙倚。
卷帘逾添空翠寒,张镫更爱夕阳紫。
邢襄小吏困时名,知君雅意怜泥滓。
【注释】
谁将五拳石,错落余之堂:是谁把五指山错落有致地放在了殿堂之上。五指山在海南岛中部偏北,海拔1867.2米,是海南省最高的山峰。
坐看素璧缠云雾,安得群峰挂屋梁:坐在堂上观赏着白云缭绕的五指山,怎么能够让它挂在屋梁上呢?这里说“坐看”与“安得”,是反问句式,意谓无法达到目的。素璧,洁白的圆玉。
更愁深林暝难入,岚影明灭侵衣裳:更深的森林里暮色朦胧,难以进入,而山岚的影子忽明忽暗,也让人感到不安。“更愁”、“更深”都是修饰后面的主语,“更”是副词,“愁”作动词,“深”也是副词;“岚影”指山林中的雾气或云气,“明灭”指其时隐时现。
左眄欲生沧海日,右临少昊凝清霜:向左望去,似乎要见到大海升起的太阳;右边则是少昊(即蓐收)所居之处,凝结着秋天的寒霜。“左眄”与“右视”都是副词,表示左右观望的意思。“左眄”是主语,“欲生”是从句,“沧海日”是宾语。
扫练白沙走朔漠,回毫紫盖垂炎荒:扫清沙漠上的白沙,行走在北方大漠;挥动笔端如紫色的帽子一般飘洒,降临于南方炎黄之地。“扫练”意为清除,“白沙”指的是沙漠,“朔漠”指的是北方大漠地区;“回毫紫盖”形容文采飞扬,“垂炎荒”则指文章传到远方。
须臾二室崚嶒出,杳然置我烟霞傍:片刻之间,两座山峰耸立出来,把我置于烟霞缥缈的地方。“须臾”为副词,“须臾”是状语,意思是“一会儿”;“二室”指两座山峰,“崚嶒”是形容山形的高大突兀。“杳然”是形容词,表示远隔、遥远的样子。“置我”是介词短语作补语。“烟霞”是指云雾和彩霞。
不闻吹笙控飞鹤,浮丘子晋俱冥茫:听不到吹笙的人控制着飞翔的白鹤,传说中的浮丘子和晋国人都在冥冥之中。“不闻”是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没有听见”,表否定;“吹笙控飞鹤”是一个宾语前置的句式,“吹笙控飞鹤”作宾语;“浮丘子”指传说中驾着白鹿的仙人浮丘公,“晋”指晋国的国君晋文公。
良工拓笔天为开,长风西逐层阴来:高明的工匠挥笔开山,长风自西而来驱除层层阴霾。“良工”指高明的工匠,“拓”字在这里用作动词,有开凿之意;“长风”指狂风,这里是比喻;“西逐层阴”是状语后置的句式,意思是“向西驱赶层层阴霾”。
中庭无人数移席,巅厓乍堕松杉摧:庭院中央没有几人能移动座位,忽然山峰崩塌松树和杉树被摧毁。“中庭”是名词,指庭院中间;“无人数”是状语后置的句式,表示“没有人”;“巅厓”指山峰;“乍堕松杉摧”是状语后置的句式,意思是“松树和杉树突然坠落”。
眼前突兀太古色,九州惨淡如浮埃:眼前出现了太古时代那种雄伟的景象,整个九州显得凄惨暗淡如同飘散的尘埃。“眼前突兀”是状语后置的句式,表示“眼前出现”;“太古色”是形容词性短语,指远古时代的景象;“九州”泛指中国,“惨淡如浮埃”是状语后置的句式,意思是“凄凉萧条如同浮尘”。
宓牺神农未诞降,元气始判洪蒙哉:伏羲氏和女娲氏还没有降世的时候,天地间元气刚刚分开混沌一片。“宓牺”指伏羲氏,“神农”指神农氏,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元气”指宇宙间的原始之气;“始判洪蒙哉”是状语后置的句式,意思是“开始划分混沌一片”。
大江浩浩黄河流,巨野相望悬莫秋:黄河滔滔大江浩荡流淌,辽阔的原野远远望去高悬在秋季的天空之下。“大江”、“黄河”都是名词,分别代表两条河流;“浩浩”是形容词,形容波涛汹涌;“流”是动词。“巨野”指广阔的原野;“相望”指相互对望;“悬莫秋”是状语后置的句式,意思是“悬挂在秋空之中”。
异代犹探秦汉策,真形或结金银楼:不同朝代的人们还探索着秦汉时期的策略,真正的形象或者结出了像金子银子一样的楼阁。“异代”指不同朝代;“犹探秦汉策”,意为仍然探寻着秦汉时期的策略;“真形”指真实的样子或本质;“金银楼”是名词,指用金子银子建造起来的楼阁;“或结”是连词,表示或许的意思;“真形或结金银楼”是状语后置的句式,意思是“可能已经结出了像金子银子一样的楼阁”。
凭轩忽惊去千里,青鞋竹杖胡在此:靠在窗前忽然惊觉千里之外有人离去;青鞋竹杖的胡人在此处出现。“凭轩”指靠在窗边,“去”是动词;“忽惊”是状语后置的句式,意思是“突然惊觉”;“胡”指古代匈奴人的首领呼韩邪单于;“青鞋竹杖”是名词,指穿着青色鞋子、拄着竹杖的人;“胡在此”是状语后置的句式,意思是“出现在此地”。
复疑窈窕迷归路,何当税驾聊徙倚:再次怀疑那条幽深的道路让我迷失了方向;什么时候该放下车驾随意徘徊倚靠呢。“复疑”是连词,表示再次的意思;“窈窕”指曲折深远;“迷归路”是状语后置的句式,意思是“迷失了回家的路”;“何当税驾聊徙倚”是状语后置的句式,意思是“什么时候该放下车驾随意徘徊倚靠着”。
卷帘逾添空翠寒,张镫更爱夕阳紫:拉开窗帘更加增添了空中的绿色寒冷;点亮油灯更喜爱夕阳下紫色的光芒。“卷帘”指拉开窗帘;“逾添”是动词;“空翠寒”是形容词性短语,指天空的颜色;“张镫”指点亮油灯;“夕阳紫”,形容夕阳下的紫色光芒。
邢襄小吏困时名,知君雅意怜泥滓:邢襄这个地方的小官因当时贫困而出名,知道您的高雅情怀怜悯那些贫穷的百姓。“邢襄”是地名,指邢州、襄都等地;“小吏”指地方小官;“困时名”是状语后置的句式,意思是“以贫困闻名”;“知君”指知道自己;“雅意怜泥滓”是状语后置的句式,意思是“高雅的感情怜悯那些贫穷的百姓”。
【赏析】
《题申职方五岳图》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描写五岳图画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诗的前半部写图画的内容及作者的感受,后半部则写图画之外的联想和感慨。全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语言流畅,风格清新。
首联两句先总写五岳图的内容。诗人从图画的整体出发:“谁将五拳石,错落余之堂。”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是谁把五座奇石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堂上?五指山位于海南岛中部偏北,海拔1867.2米,是一座著名的风景胜境。诗人通过这一奇景引出下文。
颔联两句写观画所见。画面展现的是一幅壮美的画面:白云缭绕中五指山屹立堂宇之前,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颈联两句写观画的感受。诗人由五指山联想到了神仙居住之所:“更愁深林瞑难入,岚影明灭侵衣裳。”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更令人忧愁的是那深林密蔽、昏暗难入的情景;而山上的岚影忽明忽灭地映照着衣衫。这里的“岚影”,“侵衣裳”,既是实写,又带有象征意味。诗人通过对岚影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五指山的高耸、巍峨以及深林的幽暗、昏暗之美。
尾联两句写观画之后的思考。诗人看到五指山孤高耸峙、巍峨壮观,不禁想到自己身处官场却得不到重用:“更愁深林暝难入,岚影明灭侵衣裳。”诗人由此产生了一种孤独、苦闷、惆怅的情绪。同时诗人又想到了自己仕途坎坷、不得志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