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战合胡天黑,汉兵大呼单于北。
边秋日落五原屯,碛火夜连千灶食。
骠骑横戈拂铁衣,悲风黄草白榆飞。
渡河鸟阵旌旗伏,卧壁龙沙鼓角希。
征人马上援枯骨,满地清霜刁斗发。
朔气遥传瀚海云,寒声乱动轮台月。
掩笳骄雏听垂泣,按剑材官怒指发。
宫女琵琶咽逝波,使臣旄节凋幽窟。
谁能绝漠靖边氛,哀响如今不可闻。
六郡少年思转斗,摐金犹忆李将军。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阴山战合胡天黑 - 阴山(今位于内蒙古境内),古代北方的一个军事要塞,这里指的是战争结束后的夜晚,天空昏暗,与胡地的天空相似,暗指战争的残酷。
  2. 汉兵大呼单于北 - 汉代的士兵高声呼喊着匈奴的单于向北逃跑,这里的“单于”是对匈奴首领的称呼,而“北”则表示逃跑的方向,体现了士兵对敌人的愤怒和对胜利的喜悦。
  3. 边秋日落五原屯,碛火夜连千灶食 - “边秋”指的是边疆地区,“日落五原屯”意味着战争刚刚结束,军队驻扎在五原这个地方。”碛火”指的是沙漠中的火把,”夜连千灶食”则描绘了战后夜晚士兵们在沙漠中用火把照明,共同烹饪食物的场景,表现出士兵们艰苦的生活状态。
  4. 骠骑横戈拂铁衣,悲风黄草白榆飞 - “骠骑”指的是骠骑将军,是汉朝的一位著名将领,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横戈”意味着他手持长矛,象征着勇猛。”拂铁衣”则是形容他身着铁甲,英勇无畏。“悲风黄草白榆飞”则是描绘了战后荒凉的战场景象,风吹过黄色的草地,白色的榆树在风中摇曳。
  5. 渡河鸟阵旌旗伏,卧壁龙沙鼓角希 - “渡河鸟阵”指的是渡过黄河的鸟阵,可能是战争中的侦察部队,他们在战场上灵活机动,如同鸟类一般。“卧壁龙沙鼓角希”则是形容这些侦察部队在沙漠中潜行时,隐蔽得非常好,使得敌人无法察觉他们的行动。
  6. 征人马上援枯骨,满地清霜刁斗发 - “征人”指的是出征的士兵们,他们背负着沉重的武器,满身都是战斗的痕迹。“援枯骨”则是指他们为了保卫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清霜刁斗发”则是形容士兵们在寒冷的夜晚,点燃了火炬取暖,发出的光芒照亮了整个营地。
  7. 朔气遥传瀚海云,寒声乱动轮台月 - “朔气”指的是北方的气息,”遥传瀚海云”则是形容北方的气息远远传来,仿佛在诉说着远方的故事。”寒声乱动轮台月”则是指寒冷的声音扰乱了轮台的月亮,使得月亮看起来更加冷冽。
  8. 掩笳骄雏听垂泣,按剑材官怒指发 - “掩笳”指的是吹奏乐器的声音,”骄雏”则是形容年轻而有志向的少年。”听垂泣”则是形容他们听到这些声音后,不禁感到悲伤和无奈。”按剑材官怒指发”则是形容这些官员们愤怒地指着那些年轻有志向的少年,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现状的不满。
  9. 宫女琵琶咽逝波,使臣旄节凋幽窟 - “宫女”是指皇宫中的女官们,”琵琶咽逝波”则是形容她们弹奏琵琶时的心情,仿佛是在为逝去的时光而哀伤。”使臣”则是指出使外国的官员们,他们的节杖在幽静的洞穴里显得格外凄凉。
  10. 谁能绝漠靖边氛,哀响如今不可闻 - “谁能”指的是谁能够做到,”绝漠”则是形容断绝边境上的纷扰。”靖边氛”则是指平定边境上的纷争。”哀响”则是形容过去的哀鸣之声,如今已经听不到了。
  11. 六郡少年思转斗,摐金犹忆李将军 - “六郡”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六个郡,”少年”则是指年轻的士兵们。”思转斗”则是形容他们思念家乡,渴望回家的心情。”摐金”则是指敲击铜锣的动作,这里用来形容士兵们的激昂心情。”李将军”则是指李广,一位著名的将领,他的英勇事迹激励着士兵们奋勇杀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战场的景象和士兵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哀鸣。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烽火比作“黄草白榆”,将战争比作“胡天黑”,将士兵们比作“骠骑”“征人”等,形象鲜明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艰辛生活。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